【欢迎您参与盘中即时聊股】 【我要发表评论】
【字体:小 大】
如果我们相信股市真的正在重演美国“黄金十年”的历史并想成功分享其成果的话,就应该遵循几个在美国市场行之有效的简单投资法则。
当决定在这一期的专栏里写关于股票投资的内容时,我的心里实在没谱。一方面,那些国内证券及基金行业的朋友们在喋喋不休地告诫我投资界的海归们是如何地因不了解中国的国情而业绩平平,因此根本就不具备资格对国内投资者宣扬所谓的理性投资理念,云云;另一方面,我的一些海归朋友(包括几位在国内最有名的商学院里教金融投资的海归教授们)则向我抱怨国内股市有太多让人看不懂的地方,不敢也不知道该如何动手投资,即使心动也无法手动。这两种现象不仅反映了成熟的理性投资理念在中国的普及难度,还从侧面反映出中国股市的巨大发展潜力。
实际上,如果站在个人投资者财富升值的角度看问题的话,我们就会发现,美国等发达股票市场同中国这样的新兴市场有相当多的共同特征,美国市场上一些行之有效的成熟投资理念也同样值得中国的投资者们借鉴。同时,个人投资主要集中在美国等发达市场的海归也应该将一部分资金投资在中国国内的股市上来进一步多样化投资组合,以获取降低风险或者增加收益的效果。如果我们相信某些人声称的中国股市正在重演美国上世纪90年代“黄金十年”的历史并想成功分享其成果的话,我们就应该遵循几个在美国市场行之有效的简单投资法则。
法则一:对股市的回报和风险要有理性预期
尽管目前国内股市“涨”声不断,但是我们可以武断地说大多数的投资者恐怕还没有解套,更不用说赚到钱了。这是因为从历史表现来看,中国股票市场的预期回报非常之低,但是风险却异常之高。在1993年12月31日至2006年11月30日止的155个月里,用流通股加权方法所编制的包括上海和深圳两个市场绝大部分股票的道琼斯中国指数(DowJonesChinaTotalMarketIndex)的年化回报仅为4.04%,但是其年化标准差(风险)却高达42.08%。相比之下,尽管经历了2000-2002年科技股泡沫破裂及9.11恐怖袭击的影响,美国股市的表现仍然比中国的优异且稳定得多。同期道琼斯美国指数(DowJonesU.S.TotalMarketIndex)年化收益率高达10.74%,其标准差也仅为14.72%。因此,从表面上看,中国的股票市场要比美国的热闹得多,但这实际上是其高风险特征的体现,并不能掩盖其收益能力低下这一事实。
实际上,该时期道琼斯美国指数的年化收益率是同金融学里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所得出的美国股票资产11%左右的长期预期回报相近似的。中国的股票市场尚处在初生阶段,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实践界,都不能够对中国的股票这一资本资产的预期回报值和预期风险提供明确而又令人信服的答案。如果借鉴美国的一种股票回报归因分析的话,我们也许可以用每股现金红利收益率、每股税后盈利增长率以及股票的市场估值变动率三者之和来预期中国的股市回报。因此,在非常长的投资期限里,中国股市的投资回报率将主要取决于现金红利收益率及企业的利润增长率。
个人投资者经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误将风险当成预期收益,比如,在过去的十多年里,多数中国投资者被国内股市快速的波动频率和巨大的波幅所吸引。而且,这些缺乏基础金融知识的投资者只是将注意力集中在股市向上的波动上,最后栽倒在股市向下的波动里也就不足为奇了。这里我们讨论的是规避了非系统风险的整体市场的收益风险特征,而那些每日沉溺于证券营业部或者网上交易终端屏幕前的股民还要因为投资组合不够多样化而面临额外的非系统风险。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股市已接近历史新高而我们的多数投资者们仍然深潜水下的原因。
笔者绝对无意贬低中国股票市场巨大的发展潜力和美好的远景,也无意打击股票市场投资者的积极性。笔者同意,随着股改的逐步完成和上市公司治理质量的不断上升,中国的股票投资者们分享经济高速增长的比例将越来越大。因此,以过去区区十几年的历史回报设为未来的长期预期回报,既不符合统计上的显著性要求,也不能反映出中国股票市场正在发生的本质上的积极变化。但是,那些梦想通过股票市场每隔一两年将自己的财富翻番的投资者们,绝对有必要对自己投资股票的收益和风险预期朝着理性和现实的方向修正。只有有理性预期的人才能以平常心态坚持长期投资,从而成为股票市场的真正受益者。
法则二:清晰了解自己的投资目标、期限和风险承受能力
一般地,相对于债券等其他资产的长期预期收益率越高,投资者配置在股票中的资金就应该更多。但是,仅仅明确了股市的长期收益和风险特征并不足以让我们决定投资在股市中的具体资金额度。投资者还需结合目前财务状况和未来资金需求确定投资的期限、要求的最低回报率以及可承受的最高风险,进而确定用于股票的资金配置比例和投资方法。
尽管现代投资组合理论上要求我们以实现整体资产的总收益最大化为投资管理目标,但是,行为上我们每一个人都将自己不同数额的资金存入具有不同用途的账户中,并对该部分资金有着不同的投资期限、收益要求和风险承受能力。例如,我们为子女设立的大学学费储蓄账户的投资期限和要求的回报基本固定,但是承受本金下跌风险的能力极低,因此也许根本就不能被投资在股票市场上。同样,用于退休目的的储蓄也必须视账户所有人的财富水平、当前收入、生活方式、退休生活规划等方面的要求来决定投资于股市的比例。
想必中国的投资者对前些年将雇主买断工龄的补偿金投资到股市中的部分中老年下岗职工的悲惨个人财富结局并不陌生。目前中国股票市场的火爆场面和一片“多”声,无疑又让一些本来对股市不感兴趣或者根本不适于投资股市的人蠢蠢欲动了。无论市场多么狂热,身边有多少人最近在股市中赚了多少钱,也不管有多少机构投资者的多少专家呼喊“十年牛市”刚起步,世界上没有只涨不跌的单边市场。一旦股票市场转向下跌,就必然有人因为流动性需求等原因遭受巨大损失。所以,准备新参与股票市场或者加大参与度的投资者们尤其应该仔细审视自己的投资目标、投资期限和风险承受能力,以免成为股市向下波动的下一个悲剧反面教材。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