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参与盘中即时聊股】 【我要发表评论】
【字体:小 大】
“OTCBB不同于OTC,不是纳斯达克,国内企业海外买壳上市有骗局。通过买壳上OTCBB不易达到融资的目的,国内企业最好能避免它。”知名学者郎咸平教授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据记者了解,在目前的一级半股票市场中,有一些企业和不良中介机构利用公众对海外市场的盲目崇拜,尤其是在OTCBB市场上市的概念大肆圈钱。
OCTBB是机会也有陷阱
近年来,国内经济的强劲发展孕育了一大批企业,尤其是民营的中小企业,他们渴望获得上市融资的机会。但由于国内中小板市场上市门槛较高,并且大量的企业等着排队,一些实力达不到国内上市要求又急需融资的中小企业,将目光转向了海外。
据业内人士透露,国内企业在纳斯达克市场IPO的前期成本约150万美元左右,并且能否成功也没有保证,而通过反向收购OTCBB上市的成功率则较高,且总费用大约在50-90万美元不等,于是,这个市场成为很多国内中小企业的选择。但在OTCBB上市,也成了一些企业向国内投资者吹嘘公司前景以大肆圈钱的重要噱头。
据记者了解,福建一非法中介向国内投资者鼓吹东北一家公司拟海外上市,称一旦海外上市成功,投资者每股4.1元的公司股票将变成每股5美元,回报惊人。一位张姓资者向该非法中介账户打入8万多元,购买了2万股股权。可是,他收到的股权托管卡上只标明了持股数量,但没有买入价格,回购协议中也未标明回购价格。目前,张先生日日担心若该公司无法上市,用来保底的回购协议就成了空话,自己的退休金也就有去无回了。实际上,张先生遇到的情况在全国很多地方上演,其中以在陕西、四川、福建等地为甚。
事实上,OTCBB并非“美国的纳斯达克”,而且,在OTCBB上市远没有在纳斯达克上市那么荣耀。
截至上周末,国内尚有86家中小企业在OTCBB市场上,此前,已有中国科兴、三乐源、博迪森、天狮国际、东方信联、中汽系统等6家公司从OCTBB市场升至全美交易所,另有比克电池、中汽系统和深圳科通等3家公司升至纳斯达克主板。
从记者上周统计的情况来看,在这86家OTCBB市场的中国公司中,股价高于4美元只有大中华控股、中国擎通和深圳帝光等14家,仅占总数的16.3%,也就是说按照升板标准,只有这14家达到了升主板的股价门槛。股价介于1—3美元之间的有16家,占总数的18.6%。美国垃圾股的概念是股价低1美元,但这一比例却在这86家公司中占去了60.5%,达52家;股价在0.1美元以下的公司11家,占1.37%。
业内专家指出,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在美国通过OTCBB上市的中国公司股票为垃圾股,大多并没有达到其融资的初衷,国内投资者要谨慎判断此类公司的投资价值,并且对打着海外上市概念卖股票的公司保持警惕。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