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参与
盘中即时聊股】 【我要发表评论】
【字体:小
大】
核心提示:高盛一份称未来3个月中国铜融资交易将消失的研究报告引来各方关注。但有交易员指出这仅为高盛对铜价翻空的借口。业内认为外管局的20号文不会终结融资铜,只会让这些套利活动难度加大,并更隐蔽。 21世纪网近日,有关融资铜即将“雪崩”的传闻和演绎版本,随着外管局新规的出台,愈演愈烈。 充斥其中的不乏那些推理逻辑更加耸人听闻的假设,目前最惊悚的说法是,铜融资时代的终结,是中国的雷曼时刻。 高盛有经济学家撰文指出,外管局的新政策将可能在未来1-3个月里,终结中国的“融资交易”,并称未来3个月中国铜融资交易将消失。 高盛观点一出,语惊四座,在业内掀起轩然大波,引发业内人士热议。 “前期高盛一直看多铜价,这是个很好的翻空的借口,海外对中国的经济可能进一步悲观。”一国内某大型券商金属行业研究员对21世纪网表示,据他和某外行交易员交流,其称“看铜拉到7500估计上面有保值盘,高盛就发这个报告了”。 外管局5月5日发布的《关于加强外汇资金流入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以下简称《通知》 ),要求各地外管局于5月10日前对资金流与货物流严重不匹配或流入量较大的企业发送风险提示函,并要求其在10个工作日内说明情况,否则将于5 月31日被打为B类企业,实施严格监管。 外管局“最后通牒”大限将至,铜融资时代会否就此终结?该《通知》究竟对一线贸易商影响几何?“保税区贸易融资”过后融资铜的新形势怎样? 21世纪网走访了多位融资铜贸易商、金属行业研究员、大宗商品分析师以及商业银行信贷员,为您独家揭秘外管新规对“融资铜”实际操作的影响。 铜融资不会终结套利无法阻挡 《通知》称,B类企业转口贸易项下外汇收入,应在其进行相应转口贸易对外支付后方可结汇或划转;同一笔转口贸易业务的收支应当在同一家银行办理;新签订的转口贸易合同,其收入和支出的结算货币应当同为外汇或人民币。 “最后一句话是本质,可谓是抑制融资业务的一剂猛药,”前述金属行业研究员对21世纪网分析指出, “融资铜业务的核心就是人民币和美元的差,利差和汇差,利用这个差去进行合法套利,无利差如何进行套利?” 据悉,国内的资本管制,以及人民币和国外美元的巨大利率差异,在最近几年已经导致大规模“融资交易”的发展和部署,这些交易是利用中国经常账户进行的合法利差套利活动,“融资铜”只是其一。 这些“融资交易”通常是利用高价值密度比的商品,比如说黄金、铜、镍和“高技术”商品作为工具,进行利率套利。因为这些交易的名义价值要远超过所利用商品的进出口价值,境外热钱大肆流入,可能对最近中国短期外汇贷款大幅增加形成巨大影响,加剧人民币升值压力。 “此次外汇新政的核心是控流入、防热钱、缓升值,”国内某大宗商品贸易公司老总对21世纪网表示,“新政会促使人民币跨境贸易融资被迫成为主流。” 由于铜博士是全球经济整体健康情况和终端需求最重要的领先指标,此次外汇新政对融资铜的影响自然会引发各方关注。 “《通知》哪段话说禁止融资铜交易了?无论从这个文本身,还是进一步的解释,都没有谈到禁止。”该研究员反问道,在他看来,外管局很难杜绝融资铜,原因在于正常贸易和融资为目的的贸易难以区分。 无法区分融资铜是为了套利做的,还是为了正常贸易做的,外管局要求提交关于业务的更多的证据,这些证据会加大做融资铜的难度,但如果硬要做融资铜,按照外管局规定把相关证据准备齐全即可,并不会增加多少成本,只可能会更麻烦一点儿而已。但现在这个机制会往前回溯,看之前的贸易记录,有评级,会给市场一定的心理威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