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参与
盘中即时聊股】 【我要发表评论】
【字体:小
大】
核心提示:钢贸贷款风险依然在发酵,而最近铜价的暴跌又引来各界对铜贸贷款风险爆发的担忧。铜贸贷款风险与铜价有何关系?本文将解读“融资”铜的四种模式,揭秘融资铜的前世今生。 21世纪网独家报道近期,铜价持续暴跌,国内铜价更是一度跌破50,000元的价格关口,创数年来的新低。 “铜价这样下跌,融资铜风险就来了。”一位不愿署名的钢贸商毫不掩饰担忧。一时间,“铜价暴跌,融资铜贸易商恐怕资金链断裂”的论调蔓延。 融资铜贷款风险是否真的与铜价暴跌有关?崩塌的钢贸贷款一直触动着各方的神经,融资铜是否将重蹈“钢贸”覆辙? 在圈外人眼中颇显神秘的“融资铜”到底模式如何?21世纪网走访了多位融资铜贸易商、金属行业研究员、大宗商品分析师以及商业银行信贷员,为您独家揭秘“融资铜”的前世今生。 “融资铜”的前世今生  来源:上海某大宗商品贸易公司内部资料 据悉,国内企业通过授信银行开立远期信用证给境外贸易商,到单T/R (信托收据)得到货权单证,“转卖”其他贸易商(通常就是原境外贸易商)或通关后国内市场销售,即期获得相应货款,信用证到期后再偿还银行资金,此做法给企业带来了几个月的流动资金,这就是所谓的融资铜、融资铝、融资锌、融资橡胶、融资油。。。。。。 “无论是钢材还是电解铜,都只是道具,套路相同,只是银行对货物的授信方式不同而已”, 上海某大宗商品贸易公司老总对21世纪网表示,“目前大宗商品的融资贸易,其实都是利用银行对国内企业的授信,变相地把授信套为现金,然后虚构了一个贸易。” 2008年经济危机时此类融资模式一度非常盛行,2011年货币紧缩背景下,随着人民币跨境贸易的外扩,以及外汇核销政策变革给“转卖”的松绑,“融资铜”再出江湖大行其道于商品贸易,融资手法、结算周期、盈利模式都发挥到了极致。 “融资铜的操作模式一般分为死价操作、投机操作、敞口操作和跨市操作四种模式,”上述贸易公司老总介绍。 融资客在采购和销售中均采用固定价格操作被称为“死价操作”,相关保值由庄家负责,融资客仅支付融资利息和相关的升水差,此类操作约占70%。 投机操作和敞口操作则均采用“活价操作”。 投机操作中实际作价会在一个较短时间段完成,通常是利用当日盘面的波动去投机,但不影响最终融资利息和相关升水差,此类操作约占20%。而敞口操作通常都是利用价格趋势去单边投机,作价间隔较长,敞口风险巨大,但同样不影响最终融资利息和相关升水差,此类操作约占10%。 跨市操作在实际作价中也会有“采购按LME(伦敦金属交易所)、销售按SHFE”(即完税后销售国内),如此无形中形成了一个“正套”,当然反之操作也可形成“反套”,较为复杂,因为涉及沪伦比价,在融资客中如此操作的非常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