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参与
萃富网(www.cuiv.com)盘中即时聊股】 【我要发表评论】
【字体:小
大】
我国探月工程24至26日首试绕月后返回实验
国防科工局新闻发言人今天宣布,我国探月工程将首次实施再入返回飞行试验,飞行试验器计划于10月24日至26日择机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
据这位发言人介绍,2013年12月,嫦娥三号任务圆满成功后,我国探月工程全面进入“绕、落、回”三步走发展规划的第三期,计划于2017年前后执行嫦娥五号任务,实现无人自动采样返回。为突破和掌握航天器再入返回地球关键技术,工程决定先期实施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即发射一颗飞行试验器,飞抵月球附近后自动返回,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进入大气层,经跳跃式弹起后,再次进入大气层,并在内蒙古中部地区着陆。
据了解,执行此次任务的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飞行试验器等飞行产品自8月上旬陆续运抵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后,相继开展了总装、测试等技术准备工作,各系统状态正常,满足任务发射要求。今天,火箭将开始加注推进剂,各项准备工作进展顺利。(央视)
揭开资产整合大幕:航天科工军工路线图渐晰
本周开盘来,航天军工板块涨势依然不减。10月20日,65只概念股中,除4只停牌外,仅有13只军工概念股股价出现下跌,其余48只概念股股价以上涨收盘,其中,长春一东涨幅最高达9.48%,当日,涨幅超5%的概念股有7只。
昨日,有行业内分析师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国家安全战略的升级、国防军费开支增长及军工改革等方面带来的利好,国防军工行业已经展现了较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另外,上述分析师还表示,资产注入的预期是近阶段军工股表现抢眼的原因之一,不过资产整合也值得注意。
航天科工再次整合资产
据记者了解,继7月末,航天科工下属航天科工财务有限责任公司1.02亿元挂牌转让航天证券4.69%的股权后,公司拟再次以2.38亿元抛售航天证券10.94%股权。这次股权抛售被业界解读为继入主闽福发A后的又一大重大资产整合动作。
昨日,接受记者采访的一位券商分析师表示,此次股权转让是航天科工资产整合的又一大动作,后期有望继续加速旗下资产整合。目前,航天科工集团下属还有航天信息、航天科技、航天长峰、航天通信、航天晨光、航天电器等多家上市公司。
另据,北京产权交易所披露的最新股权转让信息显示,航天科工此次拟作价2.38亿元转让其所持有的航天证券10.94%股权。本次转让前,航天科工直接持有航天证券21.88%股权,并通过旗下航天科工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航天科工财务有限责任公司分别间接持有航天证券15.63%、4.68%股权,合计持股42.19%,位列第二大股东。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航天证券挂牌信息显示,上述4.69%股权已转让给航天证券原股东珠海铧创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股东变更目前处于向上海证监局报备阶段,尚未完成工商变更手续。因此,实际上,珠海铧创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对航天证券的持股比例已高达55.16%,而航天科工则已降低至37.5%。若此次股权转让成功,航天科工的持股比例将继续下降至26.56%。
航天证券原系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旗下的证券平台,2013年年底,珠海金融投资控股通过增资扩股的形式入主航天证券。
此前的9月19日晚间,闽福发A公布重组预案,将获得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军工资产注入,揭开了航天科工资产整合的大幕。交易完成后,闽福发A将成为航天科工系第七家上市公司。
军工概念或贯穿全年
航天与国防行业股近期表现强劲,上周位居榜首。上周国防军工板块表现强于大盘,其中船舶工业和重工板块和航天科工集团表现最好,加权平均涨幅超过10%。华融证券表示,复杂的国际局势和周边环境、国家领导人的重视、日益增长的国防预算成为军工行业未来不断发展的动力。从近期闽福发A和南通科技的借壳案例来看,军工资产证券化或许有新的思路。此前由于资产注入预期的存在,军工股的估值大幅升高,提高了大股东的成本,大股东有动力在现有上市公司之外寻找新的上市平台。
消息面上,军工改革再度迎来重大消息。中国重工10月13日晚间,公司公告称,将采取“新设”方式组建4家控股公司,对旗下16家科技产业公司进行重组整合。此举将有助于推进公司主营业务“整体上市、分步实施”的规划运作,并促进科研院所科技产业的资产证券化进程。
对此,市场分析人士认为,对中国重工而言,这意味着集团军工科研院所资产注入已渐行渐近,目前只是等待国家相关军工科研院所注入政策的放开。
而据了解,10月份可能迎来军工行业改革政策出台的窗口,军工板块前期的强势行情有望在四季度获得延续。华泰证券表示,未来军工热依然不乏政策的支持,再加上改革的实质性推进,预计军工的主题行情将贯穿全年。(证券日报)
成发科技:哈轴拉动内贸增长,大订单保障外贸业绩
成发科技 600391
研究机构:海通证券 分析师:徐志国,龙华,熊哲颖 撰写日期:2014-09-12
2014上半年公司收入稳定增长,利润增速低于营收增速主要是因为生产扩大和固定资产投资增加带来财务费用增加,投资将在未来转化为公司产能。上半年公司财务费用较去年同期增长1128万元,增幅48%,我们认为主要原因是随公司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大,以及子公司中航哈轴固定资产投资的加大,导致贷款规模扩大,进而带来利息支出增加,此外人民币对美元升值也导致公司产生一部分汇兑损失。
内贸产品盈利能力大幅提升,主要来自中航哈轴贡献。上半年公司内贸航空及衍生产品营收1.77亿元,同比增长4.72%,毛利率29.10%,较去年同期大幅增加(2013H1内贸产品毛利率17.40%)。我们认为内贸产品毛利率大幅提升的主要原因是子公司中航哈轴高端轴承产品附加值高,哈轴于去年10月份搬入新厂区后产能大幅释放,受益于产品量产的规模化效应,毛利率水平大幅提升。2012年我国轴承产业销售额达1420亿元人民币,主要集中在中低端轴承;而高端轴承目前被美日德瑞等国垄断,是国产航空发动机的主要“短板”,未来国产化空间广阔,公司轴承业务有巨大成长空间。
外贸产品稳定增长,受汇率波动毛利率下滑,与GE、RR新合同成未来业绩有力保证。外贸产品上半年营业收入5.67亿元,同比增长17.71%,但受产品降价、人工成本上涨等因素影响,毛利率水平较上年同期下滑3.9个百分点。公司外贸产品的发展方向是从单纯转包零部件加工向“单元体”等高技术含量的转包项目转变,从而提升盈利能力。公司于6、7月份先后与世界发动机两大龙头GE和RR签署2.9亿和3.0亿美元的大合同和协议,分别贡献年均收入6000万、3466万美元,对应年均增量收入1122万、3466万美元,年均增量净利润401、1238万元,新订单将有力保证未来业绩的稳定增长。(与RR协议标的全部为新产品,为公司带来年均3466 万美元收入全部为增量收入。)民品业务平稳增长,对公司净利润影响较小。工业民品14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小幅增长3.54%,受民品领域竞争激烈影响,毛利率水平同比下降4.72%。民品业务在公司营收中占比小,毛利率水平相对较低,对公司净利润影响小,预计未来将继续保持平稳增长。
改革与调整有望涉及发动机产业链,发动机重大专项将有力助推公司发展。我们推测十八届四中全会在经济领域的主要内容仍会延续十八届三中全会后的改革与调整基调。近年来国家对航空工业和发动机产业的重视程度逐步加大,关于发展发动机产业形成了飞机、发动机一体化[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