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参与
萃富网(www.cuiv.com)盘中即时聊股】 【我要发表评论】
【字体:小
大】
主持人:《证券市场周刊·红周刊》张宇
嘉宾:深圳十倍股研究中心 黄寒笑
【干货总结】
十倍股的诞生服从行业大趋势,世界各国经验亦是如此,从人均GDP逻辑里寻找十倍股行业将事半功倍。2001年中国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之后进入了消费升级周期,旅游、教育、科技、物流、环保、文化娱乐、医疗保健已经进入了最佳时期。
《证券市场红周刊》编辑部张宇:寒笑同学,前三期咱们都飘在云端,大谈业绩、估值之类的高大上话题,这期怎么着也该接接地气了。来点儿干货,将来我们会在哪里遇见十倍股?哪怕是5倍股也行了。
十倍股研究中心黄寒笑:看看,你还是底气不足,觉得十倍股可遇不可求吧?十倍股写到第三期,经常看到人们一个说法是,你们别讨论啦,讨论了也白搭!因为遇不见十倍股。我觉得您遇不到十倍股,是否有遇不到的逻辑?那么我们就不讨论某些人为什么遇不到十倍股了,我们主要还是讨论如何遇到十倍股!
张宇:我倒是遇见过几次,却也只有短短一段情缘,可惜了。这必须上升到人性的高度了,因为熊市末期那种惨烈下跌的悲壮,又有几个左侧的投资者能够hold住?
黄寒笑:是否有能力持有直到十倍以上的收益,这个是很难的,除非有一个完整的系统思维能力。仅仅是选股能力强,在市场剧烈波动中也经常会被“洗”出来!不过,我们关于2000~2013年底857家十倍股统计信息也说明,只要时间足够长,猴子和猩猩是可以战胜人类的,但是人类战胜人类却是极为艰难的!
张宇:又扯到高大上的心态了,每个中国人只要炒股时间超过10年,经常会和十倍股擦肩而过,但拿得住拿不住就另说了,而且那些公司已经是过去时了,站在2014年的时点,哪些公司将会是未来的Tenbagger?
黄寒笑:假设一个公司每年增长50%以上,市盈率只有20X,这样的公司很好把握,三一重工(行情,问诊)、苏宁云商(行情,问诊)、贵州茅台(行情,问诊),这么多十倍股都是可控的!按照这样的逻辑,我们已经建立了“十倍股公司库”。我们与市场来一个十年的约定,看看我们是否以2014年为起点找到了十倍股。
张宇:十倍股公司库?!听起来,好好激动人心呦!接下来,我隐身不罗嗦了,把版面都交给你啦。
黄寒笑:好滴,让我们先来具体看看到底什么行业里产生了十倍股(见图1,表1)。从2000年到2013年,可以看到产生十倍股的前三个行业是:房地产:受益城镇化建设的长期趋势,占比11.68%;医药:永恒的主题占比9.07%;大消费:商贸零售(6.21%)+汽车(5.47%)+食品饮料(3.6%)+纺织服装(3.35%)=18.65%
房地产行业产生十倍股的数量排名第一,这个统计结果更具有中国特色,而第二、第三医药消费却是与全球市场趋同。再看2008~2013年的十倍股行业变化(见表2)。
由表2可见,第一名由房地产变为医药,第二名的电子元器件及手机、智慧城市等相关产业因为个人智能终端普及而出现了大量的十倍股。我们来分析一下其中逻辑,没什么好说的直接上干货,那就是:
人均GDP逻辑里寻找十倍股行业
汽车:人均1000美元时汽车开始进入家庭,人均3000美元时私人购车爆炸式增长,这个在过去十年里诞生了44只十倍股。只要是叫得上名字的汽车牌子从低点到高点涨幅都超过了十倍,这个逻辑足够简单了吧!
旅游:人均1000美元时观光游剧增,人均2000美元时休闲游骤升,人均3000美元时度假游渐旺,人均6000美元时进入休闲游时代,这是正在发生的事情,OTA领域的携程(CTRP)就是十倍股!
酒类:人均2000美元以下(主要是烈性酒)——人均3000~4000美元(啤酒消费曲线陡峭上扬)——人均5000美元(红酒与啤酒交相辉映)。A股的酒类公司上涨已经让许多投资人赚得钵满盆满!或许对于某些大格局的投资逻辑看来,只要大方向正确,许多研究就是多余的。
教育:人均300美元(教育经费所占比重不应低于3.299%)——人均800美元~1000美元(教育经费所占比重下限为4.06%~4.24%);当人均GDP达到4000美元时,教育会成为居民消费的重点。朋友们,这是正在发生的事情,未来十年在这个领域必然会诞生十倍股,具体公司详见《十倍股公司库》。
医疗保健:人均1000美元时补钙需求骤增——人均5000美元医疗卫生成为消费增长点——人均7000美元时保健品支出增加。医药过去5年都非常牛,未来依然会非常牛。但是估值是疼点,如果没有一个安全边际的估值,再好的公司于行业也是枉然。
文化娱乐:人均3000美元以下生活质量与人均GDP关系较密切,超过后相关性就很脆弱:富裕不等于幸福。人均1500~3000美元时,文化娱乐消费将进入快速增长阶段。达到3000美元时,文化消费需求将占总消费支出的23%。我们都知道今天的中国人太缺“文化”了,期待一个好的商业模式诞生,电影院的复制已经诞生了一批牛股,未来还将继续!或许你已经看到其中的市场空间啦!
科技:人均5000美元时国家才真正注重科技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开始注重自主研发,走引进吸收与自主创新并重的发展道路。人均10000美元之后,国家开始形成完整的产学研体系,建立国家创新体系。这个在很长一段时间也会是一个十倍股辈出的领域:工业控制、智能控制、智慧城市系统。科技产业让投资人兴奋无比的两个因素:1,从无到有对于原油产业的颠覆;2.十倍速的普及。PC普及用了15年,智能手机普及仅用了短短的7年,巨大的市场需求在极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