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公告
两会上,李克强总理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及“中国制造2025”,智能互联网汽车成为两大政策主线的交点。 3月9日,工信部下发了《2015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方案指出通过智能网联汽车等示范试点促进工业转型升级。3月12日,工信部部长苗圩表示,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正在组织研究5G,最大应用之一在智能汽车、互联网汽车。3月17日,工信部软件信息服务业司召集国内智能汽车领域的代表企业召开了《推动汽车软件发展,迎接智能汽车时代》的专题研讨会。同时,互联网巨头在近期也加速了在互联网智能汽车领域的布局。3月,阿里与上汽合资设立10亿元互联网汽车基金,成立互联网汽车研发合资公司,百度CEO李彦宏在IT领袖峰会上表示,百度无人驾驶汽车将于今年正式面世,腾讯携手富士康及和谐汽车共同签订《关于“互联网+智能汽车”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我们将智能汽车的参与方分为三类,即整车企业、互联网巨头、以及中间供应商(无论是元器件、内容还是服务),从弹性角度出发,前两类公司不占优,智能汽车的发展是一个长时间逻辑,如同一些新款的车型并不一定会给公司业绩带来显著的增量一样。因此从业绩弹性的角度出发,我们更关注中间供应商中有稀缺性的公司,无论这样的稀缺性来自于技术、产品或者服务。可以预期其中部分实用性的技术与产品将会较快地由智能汽车渗透到各产品线,因此这些技术或者产品的中间提供商将会有相当大的弹性。因此在智能汽车产业链中我们优先选择这一板块。 我们寻找稀缺性中间供应商的核心逻辑是: 1、拥有智能汽车领域稀缺性的技术、产品或者服务。 2、智能汽车业务占比较高。 3、与车企有稳定的合作关系,由于车厂与供应商的关系通常是相当稳定的,拥有稳定合作关系的供应商通常都拥有较高的壁垒。 相关公司:长信科技、均胜电子、得润电子、四维图新、中达股份、启明信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