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公告
2014年,在线旅游深陷于价格战、口水战的硝烟中,全行业全面进入亏损状态,极力扩张各自市场份额,而位居在线旅游第一、第二的携程和去哪儿之间的战争更是从酒店、机票等传统领域蔓延到了背后的资本市场。根据纳斯达克最新数据显示,2014年底,携程和去哪儿背后的股东出现互换,资本发生大规模流动。业内人士认为,资本的流动预示着两家再现合并的可能,而2015年两家的竞争将进入服务附加值的竞争。 去哪儿携程股东完成互换 2月8日,来自美国SEC的文件显示,携程原第一大股东奥本海默基金已经抛空其持有的携程股票。在此之前,奥本海默已大笔买入去哪儿股票,截至去年10月31日,奥本海默通过旗下基金购入了去哪儿562.65万股普通股,占同类型普通股总量的14.3%。根据纳斯达克最新公布数据显示,目前,奥本海默稳居去哪儿第一大股东宝座。 另一头,原为去哪儿大股东的美国知名长期投资机构T.Rowe Price Associates在2014年第四季度,也卖出去哪儿近80%的股票转投携程。截至去年年底,T.Rowe Price Associates摇身一变成为携程第一大股东,持股1937.3万股。 携程与去哪儿两家股东互换意味着什么?中投顾问董事、研究总监郭凡礼认为,资本流动向市场透露出一个信息,携程、去哪儿可能进行合并。“虽然去年携程、去哪儿合并消息甚嚣尘上,而两家公司的高管都矢口否认,但是从机构投资者的这一系列举措来看,的确是在为合并做准备。”郭凡礼向羊城晚报记者表示,否则难以解释这些举动,如果这些机构投资者是由于看空才抛售股票,那又为何大举购入其对手公司的股票? 据了解,市场上传出携程、去哪儿两家合并消息已不止一次。去年从资本市场传来的消息称,携程、去哪儿将以100%换股的方式合并,并达成1:2换股合并协议。去哪儿退市,整体并入携程,双方CEO更是通过内部邮件喊话,争夺实际控制权,但最终均不了了之。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合并消息并非空穴来风,而最终未能成事大多由于价钱没谈拢。“去哪儿多年来一直未实现盈利,2014年去哪儿不惜亏损扩大迅速扩展市场规模,或许是为在下一轮谈判中增加筹码,抬高价格”。 至记者截稿时,携程、去哪儿双方对资本市场上的变局均未回复。 2015年价格战或缓解 去年,在去哪儿网的强力攻势下,携程预计在第四季度出现亏损,双方对在线旅游市场第一宝座的争夺愈发激烈。此外,两家也在不断释放利好消息。 2014年底,去哪儿CEO庄辰超在首次员工沟通大会上详尽披露了公司愿景和策略,并称去哪儿网将在2016年底实现盈利。而在今年2月中旬去哪儿年会上,庄辰超也语惊四座:“去哪儿网在2015年在各个细分市场将全面达到第一,并预测到2020年规模会扩大10倍。” 而对于大举投资带来的亏损,携程CFO武文洁在2014年三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曾表示,预计一到两个季度之后公司的投入将见效,利润率将保持稳定,2015年整体的利润率将与2014年持平。 郭凡礼认为,两家均向市场抛出利好消息,意味着这两大在线旅游企业的烧钱期已经基本结束。随着在线旅游行业的不断发展,两家企业还将有巨大增长空间。两家企业目前的竞争已经不再是“赤身肉搏”、以价格取胜,而将逐渐进入服务附加值的竞争。 “2015年价格战将会继续延续,但是相比2014年,2015年的价格战的激烈程度将有所缓解,目前在线旅游行业的格局已经基本清晰,基于品牌影响力,大型在线旅游企业将减少在价格战上的精力,而将更多精力投向产品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