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参与
萃富网(www.cuiv.com)盘中即时聊股】 【我要发表评论】
【字体:小
大】
生。
不过,沱牌舍得的经历则显示出白酒业“混改”曾经的走走看看。沱牌舍得集团的改革最早可以追溯到2003年,后以协议解除告终(见上文)。2013年3月,沱牌舍得又公告称,射洪县政府拟引入战略投资者,对沱牌舍得集团进行战略重组;2014年9月,公司再次表示,由于市场、法律时效性等多方面原因,重组一直未能有效推进,但同时称,自2014年9月1日,射洪县政府已再启引入战略投资者的程序。
随着白酒企业“混改”热度升温,这一次,沱牌舍得集团“混改”的推进速度明显加快:2015年1月9日,射洪县政府通知公司称,沱牌舍得集团战略重组方案已获遂宁市政府批准通过,方案是射洪县政府拟向投资者公开挂牌转让所持沱牌舍得集团38.78%股权,同时由上述股权受让方对沱牌舍得集团新增11844万元的注册资本金。完成战略重组后,受让方将持有沱牌舍得集团70%的股权,射洪县政府持股30%。
如此,在行业寒冬中,白酒企业的经营者终于等到了改变“国有体制对于市场化机制的束缚和限制”的最佳时机。对此,同行翘楚也早已心有戚戚。“五粮液集团是省委管辖,股份公司由宜宾市委管理,资产是宜宾市管,人员和资产管理是脱节的。”五粮液集团董事长唐桥不止一次地对五粮液的体制不顺感到无奈,“只有五粮液和长虹是这样的。”唐桥称,而长虹作为第一批试点启动改革后,如今五粮液也成立了改革领导小组,探讨顶层设计。唐桥说,2015年既可能是五粮液的改革之年,也将会是五粮液考虑对市值管理的起始之年。“对于引入战投、商家持股的问题;薪酬体制改革、员工持股的问题,做改革方案的时候都会有考虑。”
或许,正是对“混改”的期待,尽管很艰难,2014年12月,五粮液和贵州茅台先后举行的经销商大会上,还是都不约而同地祭出了强硬的价格政策。
“早改革早分改革红利。”这样的意识已在川酒企业中开始流行。
“混改”模式
品牌价值越大的白酒企业,对控股权的整合就越慎重,相应地,这些企业会在集团之下的子公司层面上给予外来资本较大空间
时机成熟之际,如何改的问题就摆在了酒企面前。而从目前已有的案例看,“混改”还很少触及控股权更替的“灵魂深处”。其模式和路径大致有以下四类:
底层运作模式。茅台集团的“混改”是下沉到各子公司层面,而茅台集团未来的目标是成为产融相结合的投资控股集团。2014年3月,茅台集团旗下赖茅酒业公司引入中石化易捷销售有限公司为股东;习酒则计划加快引入战略投资者;同时,明确将引进战投参股的子公司还包括定制酒公司、技术开发公司、保健酒公司;而酱香酒公司计划引入经销商参股;物流公司将引入国有物流企业和民营物流企业参股;贸易公司将经过整合,引入非公经济。同时,各子公司都将实行员工持股。
多层级联动模式。五粮液集团虽然也采取了在旗下子公司引入战投、员工持股、薪酬体系改革的模式。但同时,集团层面也有动作:一是集团在股份公司的股权肯定要减持;二是五粮液集团也将进行改革。
经销体系重建模式。2014年12月29日,汾酒集团董事长李秋喜一行来到上海,就上海汾酒销售公司混合所有制试点推进情况进行调研,将汾酒集团“混改”模式打开——让销售公司打头阵。据称将尝试引入经销商、财务投资者和经营团队持股,其中的国有化比例是40%。此前,山西汾酒创意定制有限公司就引进了新晋商酒庄,汾酒销售公司则尚占定制酒公司51%股权。
控股权整合模式。魄力最大的目前当属沱牌舍得集团,推出了以集团70%股权引入投资者的方案。当然,即便是沱牌舍得这样的二线品牌,想拿到控股权的成本也不是出钱那么简单,还附带诸多条件。
可见,品牌价值越大的白酒企业,对控股权的整合就越慎重,相应地,这些企业会在集团之下的子公司层面上给予外来资本较大空间。
不管哪种模式,“员工持股”无疑是标配,因为有洋河股份(行情,问诊)(行情,问诊)做榜样。12年前,洋河股份的“混改”启动,最大看点是引入了员工(高管团队)持股,2009年洋河股份上市,接连保持了49%以上的年增长率,2010年曾成为两市股价最高的公司,随后创下上千亿的市值,从二线酒企一跃与茅台、五粮液并称“茅五洋”。于是,业内对于此轮“混改”的期望是:谁是下一个洋河?
难度不小。首先,洋河股份当初正好赶上了白酒行业的“黄金十年”期,是顺势发展,而今时局正好相反;其次,面对行业寒冬,洋河的趋势也不可逆。2014年前三季度,洋河营业收入同比下降5.7%,净利润同比下降11%;贵州茅台营业收入同比下降0.99%,净利润同比降3.4%;五粮液分别同比下降21.38%、33.74%。
但洋河的成绩也说明,“混改”带来的机遇是明显的。这个机遇就是,对于那些需要通过机制改革释放能量的企业来说,显然“要逼出企业的内生动力,改机制,可能成为其发展的一大动力。”因此,汾酒集团给出了“混改”目标:明年有望实现业绩提升10%、利润增加10%、费用投入提高10%、成本降低10%。
资本经纬线
民企对国企同样挑剔,比如看投资前景、看国企的‘包袱’重不重、看国企的管理制度等
国有酒企选择“混改”,利益诉求往往十分明确,比如青青稞酒(行情,问诊)(行情,问诊)在未引入战略投资者成为民企前,负债率超过110%,而引入新东家后,公司经过整合并成功IPO;老白干酒则坦陈:“从流动资产结构来看,存货占用的营运资金较多。目前老白干酒生产经营方面需要及时补充营运资金。”显然,从经营角度看,白酒企业亟须缓解因库存增加导致的现金流紧缺等问题,这需要外部资本为内部资本“抬轿”。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