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参与
萃富网(www.cuiv.com)盘中即时聊股】 【我要发表评论】
【字体:小
大】
编者按:2014年,传媒行业有两大热点:并购热和BAT布局热。在互联网深刻改变传媒行业的时刻,传媒龙头选择与BAT强强联合。业内人士认为,未来传媒行业将呈现“马太效应”,“寡头”格局或逐步形成,中小公司的生存机会更小。
而在一系列并购失败、业绩承诺无法实现的现实面前,传媒公司的高估值泡沫风险也在显现。业内人士认为,“讲故事”、“造概念”的公司终会遭到投资者抛弃,那些踏实经营、业绩稳步提升的公司前景依然值得青睐。
BAT进入改变格局
“未来,电影公司就是为BAT打工!”博纳影业董事长于冬在今年6月上海电影节期间的一句话成为了影视圈的热点话题。三大互联网巨头BAT正在颠覆各种各样的内容产业,而电影已然是其口中猎物。
今年3月,阿里巴巴斥资62.44亿港元收购文化中国60%股权,并将其更名为阿里影业,正式布局电影产业。同时,阿里还推出电影众筹“神器”娱乐宝。百度旗下的爱奇艺在今年7月17日成立爱奇艺影业公司,计划在一年内参投或发行8部电影,并与中信信托合作推出了影视文化金融众筹平台。腾讯也在今年9月17日整合旗下资源成立影视事业部,并在今年参投了6部电影。
“BAT最大的优势就是有钱、有渠道。电影行业的投资和发行方式被互联网不断改变,这为BAT自下而上进入内容制作铺平了道路。BAT进入电影业是大势所趋,并逐渐会成为行业的主导力量。”国家创业联盟秘书长曹海涛认为,于冬的观点虽有些夸张,但BAT未来在电影领域的话语权的确会是最大。
巨头们的入局,令传统影视公司感到焦虑,纷纷寻找出路。华谊兄弟(行情,问诊)定增36亿元引入了阿里巴巴、腾讯和中国平安(行情,问诊)三大战略投资者,且阿里和腾讯的持股比例均为8.08%,并列成为华谊兄弟第二大股东。华策影视(行情,问诊)定增20亿元引入百度和小米,百度认购金额达到10亿元,占比50%。
影视龙头与互联网巨头联合,有钱、有资源、有渠道,未来的市场竞争将会发生怎样的改变,这是业界人士和投资者都关心的问题。易凯资本CEO王冉曾表示,强强联合后,龙头影视公司的竞争力会更强,市场的集中度会明显提升。多家PE人士认为,随着互联网对电影行业的改造,BAT与华谊兄弟等影视龙头深度融合,未来的电影产业会形成“寡头”垄断,强者恒强,小公司的生存机会更小。“这和好莱坞很像。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美国电影市场的格局已经非常稳定,好莱坞六大电影制片发行公司占据了市场80%的份额。未来中国电影市场也会朝这个方向发展。”华谊兄弟董事长王中军曾向记者表示。
高估值泡沫显现
“今年一年传媒股都没什么表现。”海通证券(行情,问诊)传媒行业分析师张杰伟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这与2013年传媒股狂飙突进有直接关系,也与市场对传媒股高估值与业绩不对称的风险警惕有关系。”
Wind数据显示,A股传媒板块平均市盈率为48.27,游戏公司的市盈率更是超过100。但从今年前三季度业绩来看,很多公司的业绩出现增速放缓甚至大幅下滑,且很多并购标的业绩承诺难以完成。
华谊兄弟今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9.58亿元,同比减少6.37%;净利润4.55亿元,同比增长10.42%,这与去年接近100%的增长速度已相去甚远。其中,公司的核心主业电影业务收入同比大幅减少74.76%。光线传媒(行情,问诊)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6.44亿元,同比减少6.63%;净利润1.97亿元,同比减少17.6%。华录百纳(行情,问诊)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为2.72亿元,同比增22.32%;净利润为0.54亿元,同比下滑38.58%。中青宝(行情,问诊)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30亿元,同比增长82.95%;净利润2791.37万元,同比仅增长2.33%,与去年业绩增幅超过100%相比已大幅“变脸”,且这还是公司连续出售资产情况下所取得。
此外,从去年下半年至今,影视游戏并购风靡A股市场,涉及资金数百亿。但如今看来,在高溢价收购之后多数标的公司的业绩承诺打折甚至无法实现。
三季报显示,根据并购金额达23亿元、借壳上市的长城影视(行情,问诊),1-9月份实现净利润为5552.83万元,同比增长29.95%。但在重组方案中,长城影视的业绩承诺为2014年、2015年及2016年三年的净利润分别不低于2.07亿元、2.3亿元和2.6亿元。根据业绩承诺,长城影视2014年前三季度实际上仅完成了承诺值的26.8%。
掌趣科技(行情,问诊)对玩蟹科技和上游信息收购,天舟文化(行情,问诊)对神奇时代的收购都存在标的业绩承诺没有完成的情况。业内人士认为,传媒行业高估值泡沫正在显现,那些善于讲故事、造概念的公司最终会遭到投资者抛弃,而真正认真经营、业绩稳步提升的公司前景依然会获得资本市场青睐。
兼并重组仍在路上
今年以来,A股市场掀起了一股影视并购的热潮,但这股热潮似乎正在慢慢冷却。9月以来,多家上市公司宣布此前的影视资产并购突遭搁浅,包括泰亚股份(行情,问诊)终止收购欢瑞世纪,湘鄂情(现更名为中科云网(行情,问诊))终止收购笛女影视,熊猫烟花(行情,问诊)终止收购华海时代,道博股份(行情,问诊)终止收购强视传媒等。
在业内看来,由于前期影视行业被市场热捧,催生了行业泡沫,部分影视资产标的质量参差不齐,导致并购中与上市公司方达成协议的基础产生了动摇,最终并购流产的案例不断上演。
但从中长期来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