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参与
萃富网(www.cuiv.com)盘中即时聊股】 【我要发表评论】
【字体:小
大】
编者按:受益于造船业触底反弹,今年上半年的造船业整体向好。与此同时,为了解决造船业产能过剩问题,近日,工信部下发第一批符合《船舶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公示名单(业界称之为“白名单”)。

船舶股
船舶股延续近日强势,早盘低开高走,截至发稿,太阳鸟(行情,问诊)涨停,中国船舶(行情,问诊)、*ST钢构(行情,问诊)涨近4%,舜天船舶(行情,问诊)涨近2%。
分析指出,近期军工集团资产整合呈加速迹象,两大船舶集团动作频繁。两大船舶集团借助证券市场加速资产整合,为建设海洋强国战略提供坚实支撑。机构预计,海工装备升级和信息化建设推进,航海电子、雷达等军工细分产业,迎来市场扩容机遇,潜在规模达数百亿元。
工信部称,“白名单”将为国家和地方的政策支持提供依据,引导社会资源向符合条件的优势企业集中,重点是银行信贷和政府扶持。
此前,有工信部相关部门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透露,这种政策出台可以调整优化船舶产业生产力布局,严把控制新增造船、修船、海洋工程装备基础设施,同时,将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船舶企业集团。
业内人士表示,制定“白名单”的目的是引导资源配置流向优质企业,银行信贷和政府补贴,都将向入围船厂倾斜,而未入围的中小企业将面临融资枯竭和得不到政府扶持的困境。
造船业整合拉开序幕
据了解,在工信部下发的第一批《船舶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公示名单51家企业中,辽宁1席,江苏13席,浙江7席,福建2席,江西2席,山东4席,中国船舶(行情,问诊)(行情,问诊)工业集团公司下属子公司10席,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下属子公司5席,中国远洋(行情,问诊)(行情,问诊)运输(集团)总公司下属子公司4席,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下属子公司1席,中国外运长航集团有限公司下属子公司2席。
此外,有报道称,交通运输部日前就《内河运输船舶标准化管理规定(修正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规定,交通运输部运用经济、行政、技术政策等措施,支持和鼓励采用先进适用的水路运输船舶和技术,对正在使用的不符合新标准的船舶、不符合安全环保新规范的船舶和小吨位过闸船舶,引导和鼓励进行更新、改造;需要采取禁止过闸、禁止在特定通航水域航行、限期淘汰等限制性措施的,应当对船舶所有人给予补偿。
征求意见稿还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新建、改建水泥质船舶、总长5米以上的木质船舶从事内河运输。新建、改建内河运输船舶,应当符合交通运输部制定的包含船舶主尺度系列标准、燃料消耗指标、船舶排放指标等指标的内河运输船舶标准船型指标体系的强制性要求。
对于上述两项政策的出台,有分析人士认为,对于造船业来说是两大利好,“淘旧换新”有助于消化我国目前过剩的产能,而“白名单”的出炉,有助于具有优势的造船企业获得更多的优势资源,具有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
事实上,近期,继兵器集团之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以下简称:中船重工)成为十大军工集团中又一个推出全面改革的军工集团。而中国重工(行情,问诊)(行情,问诊)作为中船重工主要上市平台,将成为此次“混改”的最大受益者。
虽然中船重工向中国重工注入资产仍需一段时间的整合程序,但这同时也释放了引导社会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的信号。
同时,也有业内人士预测中国船舶集团将注入资产的可能。
安信证券研究员王书伟认为,中船工业集团的资产整合的路径较大可能将以“先南后北,多个平台、属地化整合”为原则,即将中船黄埔文冲注入广船国际(行情,问诊)(行情,问诊),将江南造船(集团)、沪东中华、上海船厂等资产注入中国船舶。
王书伟推算,2013年沪东中华(集团)和江南造船(集团)的收入约235亿元,预计军品收入占比超过一半,约130亿元,净利润约4亿元。如果将部分盈利性较差的资产剥离,预计注入资产净利润规模接近10亿元,相关资产的注入将拓展军品核心业务,提升未来的成长空间。
中国船舶领涨8.67%
不论是《内河运输船舶标准化管理规定(修正案)》和《船舶行业规范条件》两政策的出台,还是中国重工和中国船舶的资产注入预期,种种迹象表明了造船业即将迎来一场行业整合大潮。而这场整合的最后受益者无疑是如中国重工和中国船舶这类大型造船业上市公司。
受到种种利好消息出台的影响,船舶上市公司近期的市场表现颇为突出。根据目前市场表现来看,继此前中国重工的军工概念领涨船舶板块之后,中国船舶再次于10月9日带头引领船舶板块的上涨。
数据显示,截至10月9日收盘时,板块平均上涨2.81%。个股方面,中国船舶上涨8.67%;太阳鸟(行情,问诊)(行情,问诊)上涨4.96%;舜天船舶(行情,问诊)(行情,问诊)上涨2.33%;亚星锚链(行情,问诊)(行情,问诊)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