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参与
萃富网(www.cuiv.com)盘中即时聊股】 【我要发表评论】
【字体:小
大】
编者按:8月24日,中国商飞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国商飞”)终于在上海浦东接收了中航洪都所产的首个C919前机身。这是C919首个交付的大部段,标志着大飞机的总装准备工作启动。
航空发动机迎来多重利好,航空股今日暴涨,截至全天收盘,航空动力(行情,问诊)、成发科技(行情,问诊)、中航动控(行情,问诊)、钢研高纳四股涨停,中航飞机(行情,问诊)涨4.44%,洪都航空(行情,问诊)涨6.26%。
航空发动机迎来重大利好 千亿市场即将打开
消息面上,今年年初,曾有传闻称,中国将设立重型发动机有限总公司中国重型发动机总公司集航空、航天发动机为一体、重点攻克中国发动机研发、生产、工艺技术,属国务院国资委管理的特大型央企。今日,有消息称,该发动机公司有望于9月挂牌,同时国务院将于近期批复发动机重大专项。
业内人士曾表示,该专项预计投入至少千亿元资金,主要用于支持国产航空发动机的自主研发设计以及相关材料领域。光大证券(行情,问诊)曾指出,到2026年,中国的飞机需求总量接近3000架,由此有望带动航空发动机市场需求总量达到6500台,总价值约为650亿美元。
国产大飞机即将总装 中航系布局国际订单
另外,国产大飞机C919距离成型的时间越来越近。8月24日,中国商飞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国商飞”)在上海浦东接收了中航洪都所产的首个C919前机身。这是C919首个交付的大部段,标志着大飞机的总装准备工作启动。
据悉,今年下半年C919将进入关键的总装阶段,此后大飞机约在明年10月进行首飞。中国商飞的人士表示,除了前机身,首架飞机的机头部段、中机身部段、中央翼等关键设备也都已经下线,预计近一段时间内将密集交付。
关键技术获重大突破 航空发动机概念迎良机
据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网站报道,近日,航空发动机粉末涡轮盘材料挤压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此次试制成功,填补了我国航空事业的一项空白。
航空发动机开发迎重大突破可媲美法、美先进技术据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网站报道,近日,伴随着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内蒙古北重集团公司3.6万吨黑色金属垂直挤压机的轰鸣声,一支红色的粉末高温合金棒冲天挤出,标志着航空发动机粉末涡轮盘材料挤压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此次试制成功,填补了我国航空事业一项空白。
有分析指出,航空发动机具有巨大的市场空间,仅我国国内市场就达到千亿。光大证券在其报告中指出,基于中国的“大飞机”项目,预计到2020年,中国需要购买的2000架大飞机,需要6000台发动机,将产生300多亿美元的市场需求;未来我国低空空域如果开放,通用航空将快速发展,直升机,我国军机、大飞机及直升机的航空发动机合计每年的平均市场规模约为50亿美元。根据相关预测,中国航空运输量目前以每年8%的速度增长,我国将在20年内成为全球飞机和发动机市场的最大买家。到2026年,中国的飞机需求总量接近3000架,由此有望带动航空发动机市场需求总量达到6500台,总价值约为650亿美元。
发动机产业链及相关企业业务
高端材料 (钛、镍、铁等高温合金材料、陶瓷复合材料等):
宝钛股份(行情,问诊):具备完整钛加工产业链,高端钛材和军工钛材占国内市场65%以上。目前受下游钛材需求量疲软拖累,预期来自航空发动机行业的需求会实现增长。
钢研高纳(行情,问诊):高温合金材料垄断供应商,三年内产能可能翻倍,可以受益于航空发动机专项及舰船燃气轮机装备对高温合金材料的需求增长。
零部件制造 (叶片、盘、环等零件和结构件):
成发科技(行情,问诊):内贸业务受产品结构调整的拖累,短期内改善的可能性不大。零配件加工平台,外贸业务市场广阔,增长迅速。可以直接受益于重大专项。
中航动控(行情,问诊):控制系统占航空发动机价值的20%左右。公司是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制造商,业务占公司业务的80%,另有部分民品业务和转包业务。
整机装备制造:
航空动力(行情,问诊):航空发动机整体上市平台,有资产注入预期;主营业务中航空发动机及其衍生品业务稳定,部分型号可能会实现增长;受益于航空发动机专项;舰船用燃气轮机业务有可能开始盈利。
航天机电(行情,问诊):再添200mw电站建设协议,进入云南市场
航空发动机产业链上市公司或受益业内人士认为,专项资金的发布不仅将有助于我国航空发动机自主研制能力迈上新台阶,产业链上的相关上市公司也有望获益。其中,A股中与航空发动机产业链相关的中航动控(行情,问诊)、成发科技(行情,问诊)、山东矿机(行情,问诊)和钢研高纳(行情,问诊)有望最先受益。
中航动控(000738):公司成为目前国内唯一的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的研制、生产和试验基地,主营业务定位为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的研制与生产,同时不同程度地从事公司产品的维修业务,在本专业领域中的地位、经验和知名度方面具有领先优势;此外,由于航空市场的特殊性,公司产品的技术发展基本取决于发动机整机厂家的需求,基于长期与国内航空发动机整机生产厂家形成的定点配套合作关系。2012年1-6月,公司发动机控制系统及部件业务实现营业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