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参与
盘中即时聊股】 【我要发表评论】
【字体:小
大】
日前,国防科大航天科学与工程学院新型陶瓷纤维及其复合材料重点实验室,成功研制出一种具有超强吸附能力的新型超轻纳米材料。该项研究成果已被《自然》子刊《科学报告》录用。主要完成人李斌说,这种材料结构上由一维氮化硼纳米管和二维氮化硼纳米晶片复合而成,密度仅为空气的一半,水的1/1600,整个材料内部充满气孔。研究表明,它可选择性吸附自重160倍以上的有机物。这种材料耐高温,在2000℃的高温下,还可以保持结构完整,正常使用。用它吸附完有机物后,可以通过点燃的方式实现重复使用,在航空航天高温热防护、有毒化学物质吸附和清除等领域有重要的应用前景。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文中提及个股仅供参考,不做买卖建议。
振芯科技年报点评:拐点确立,公司发展进入快车道
振芯科技 300101
研究机构:中航证券 分析师:李军政 撰写日期:2015-03-30
年报:公司14年营收4.07亿元(+56.13%),归属母公司净利润0.51亿元(+436.04%),EPS0.19元。15年预计盈利1500-1800万,同比扭亏为盈。
投资要点:
业绩增长符合市场预期,拐点基本确立。公司14年业绩在营收增长56.13%的基础上大幅增长436.04%,实现扭亏为盈,这主要得益于公司卓有成效的市场拓展和对成本费用的有效控制。其中公司北斗卫星导航应用和视频图像应用两大主业分别增长70%和56%,而期间费用率则同比大幅下降11个百分点。此外,公司综合毛利率54.19%,同比提升9个百分点,回到正常水平。我们认为在北斗产业发展提速的背景下,随着公司相关技术产品日趋成熟,公司发展有望进入快车道。
“卫星移动互联网”战略布局助力北斗业务发展。14年,面对移动互联网蓬勃发展的大潮,公司提出“卫星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战略,将移动互联与卫星导航相结合,以互联网思维和持续的技术创新助力北斗业务深入发展。根据2014年中国北斗导航产业重大应用示范发展专项要求:到2016年,北斗导航及兼容产品应用总量破3000万台套。而截至2014年三季度末,中国北斗终端社会持有量仅330多万台套,未来国内北斗产业可谓“钱”景无限。公司正处于这样一个时代的风口,充足的技术储备和市场开拓能力将显著提升公司的市场竞争力。
设立全资子公司发力智慧城市。国家智慧城市标准体系有望未来3年内出台,这也就意味着中国智慧城市的顶层政策部署有望全面到位。随着政策红利的释放,智慧城市将迎来新一轮快速发展的机遇,并辐射整个产业链。预计未来中国智慧城市市场规模将达4万亿人民币。14年,公司依据“行业拓展、市场延伸、做深做精”的发展策略,成立全资子公司成都国翼电子,专业从事视频安防监控业务以及光电技术产品的研制和销售,并通过加强视频图像算法研究和视频图像处理技术提升来参与相关重点项目工程建设的实力。
紧跟国家“自主可控”创新战略,搭上国产替代的快车。公司在募投项目研发完成后,大力推进集成电路研发成果产品化、产业化转型,不断加大市场推广力度,14年销售同比增长66%。其中,公司DDS系列产品独树一帜,相关技术指标达到并优于国际先进水平,且极大地提升了国家相关装备的技术水平。此外,公司还重点车载、OTT以及 PND市场,实现多款高性能视讯芯片在消费类电子市场领域的批量应用。
行业竞争日趋激烈,收购兼并将成为常态。公司3月24日发布公告称正筹划重大事项,我们认为外延式并购是大概率事件。目前国内从事北斗产业的相关公司超过6800家,从业人数约为15万~20万人,总投资规模在500亿元左右,但整个产业仍呈孝散、乱状态。在当前北斗行业收购兼并案例增多,并购基金涌现的背景下,行业集中度有望逐步提升,龙头企业显现。公司或利用自身的融资优势,通过收购产业链上(下)游公司,来弥补自身的短板,迅速切入相关领域,从而强化公司北斗产业链地位,进而发挥协同效应促进业务发展,提高公司的整体盈利能力。
盈利预测与估值。我们预计公司2015年至2017年,每股EPS分别为0.33元、0.48元和0.69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108x、74x和51x。考虑到公司强劲的内生增长和外延式发展预期,公司市值看高至150亿,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北斗行业发展低于预期;筹划重大事项的不确定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