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证券首席分析师王来发则认为,在震荡调整期间,散户不能控制风险,但可以通过控制仓位来降低风险,至少保证自己本金的无风险性。沃伦?巴菲特的证券投资成功两大原则:第一条是"永不亏损本金",第二条是"永远牢记第一条原则"。因此,控制仓位就是控制风险,也是获取股市主动权的重要途径。如果投资者看好后市,拿出两只股票做长线是可行的。两只股票的仓位加起来以半仓为宜,在剩余的五成资金中可以用一到二成来追短线,后备资金不能少于3成。
调仓就是为了把握主动权
股市中的风险就相当于是外生变量,这是无法预测与控制的。但是,在当前行情下,业内人士认为控制仓位等于是降低风险,最好的操作策略是调整仓位。它既包括调整持仓比例,也包括调整仓位的分配,对股票进行诊断并做出结构性的调整。那么,投资者该如何调整自己的仓位呢?
西南证券的巫寒建议,面对震荡市,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承受风险能力,即交易后最多能损失多少点而不强行平仓,然后再确定自己的仓位。一般而言,震荡市持仓比例在70%左右为宜。而对于风险承受力较差的股民和新股民来说,则仓位宜控制在半仓左右。根据之前相关机构的调查,很多散户的仓位都是满仓的。因而,在股市反弹之际,清掉一些股票调整持仓比例则成为必然。
具体该如何对仓位进行分配呢?巫寒分析说,仓位分配是仓位调整的重要方面,应该采取"进攻防御策略",一部分持有绩优品种,另一部分持有短线操作品种。具体的操作策略为对手中的股票进行诊断,立足下半年的行情中线精选个股,"抓大放小",重点关注一、二线蓝筹股、成长股,挑选出有估值安全边际钢铁、地产(是具备内涵增长或有实质性资产注入的地产公司)、煤炭、电力等,进行中长期持有。而对于高市盈率的个股和垃圾股等,则应趁涨回来了赶快出手,少亏当赢,换票求新生。
此外,申银万国的经济学家杨成长提醒说,在震荡调整阶段,投资者在调整仓位时,还必须将长期投资和投资热点分开。长期投资和热点投资是两种不同的操作模式,这两种投资方式在股市的波动下,如果操作方法上发生混淆,会带来巨大的损失。投资者在购买股票之前,要认清购入该股是属于热点还是长期投资品种,如果属于投资当前热点,要注意大盘和个股的节奏,而对于长期投资,则忌讳快进快出,得不偿失。(卢远香)
戒贪篇:降低预期收益才是正道
在5·30调整之前,投资者沉浸在"新高之后还有更高"、"涨停天天有"的大好行情中,对投资股市的回报也有着很高的预期。然而,随着中期调整的开始,股市开始了整体性的复杂震荡,投资的难度加大,投资回报也迅速降低。面对曲折震荡的行情,顺应行情的变化转换思路,降低对投资盈利的预期将成为投资者当前的又一现实选择。
钱不再来得飞快
孙素静是广州某国有银行的理财师。今年才29岁的她,已经有4年股龄了。在2006年底的日子里,大胆的孙素静同时手握分布在不同板块的9只股票。在单边上扬偶尔板块轮动的行情下,孙素静仓位中的个股每天总能有3只以上涨停,给她带来了很多的惊喜。
进入2007年,孙素静发现股市不再像过去那样单边上涨,自己手持多股分散投资的方式反而不容易把握住股市的投资热点。于是,孙素静将仓位中的个股缩小为3-4只,中线持有丽珠集团(000513)、上海机电(600835)、北京城建(600266)、保利地产(600048)。同时,孙素静对自己的投资确立了清晰的目标。一旦投资收益达到30%时,她就会进行调仓换股。
在接近半年的时间里,孙素静拿过锦龙股份(000712)、中联重科(000157)、厦门空港(600897)、广州控股(600098)等诸多个股。一般持有一个月左右,孙素静都能获得30%的投资回报。5月16日,又一次换仓的孙素静分别在10.80元的价位买入了马龙产业(600792)和11.0元的价位买了中关村(000931)。跟往常一样,调仓后的她,打算耐心等待一个月,等股价上涨30%时再卖出。
5月30日,大盘跳空低开300点开盘,几乎将孙素静守候了半个月近20%的收益吞噬了大半。那天,办公室的气温很沉闷,很多同事都在下单买卖股票,胆大的在抄低加仓,胆小的则割肉从股市中逃离,以避免更大的损失。但满仓的孙素静却觉得股市跌了,自然会涨回去,自己手中的个股都还没达到30%的目标价位,遂还是按照原计划持股不动。
当股市连跌4天,个股一开盘就朝着跌停板奔去时,孙素静心里开始不平静起来。但她想自己只是散户中的散户,并不靠股市中的钱来生活。这次股市的中期调整,无非是庄家趁机洗盘,想获得低价筹码而已,自己坚定持有就不信它涨不回来。跌去30%算什么,庄家拉上几个涨停板就回来了。这么想着的孙素静,安心地拿着手中的个股。
当大盘迅速反弹,暴跌后的个股也有了不同的涨幅,但上涨速度并不如调整前迅速,反而多了几分温吞和犹豫。一个多星期的反弹后,股指慢慢向之前的高位靠近,一些被套的股民纷纷在持平后就大幅减仓。但孙素静觉得上涨才刚刚开始,个股正在上涨,自己也还在亏钱,实在不愿意在这时候减仓,还是按照计划达到预定的目标再出货。
正当孙素静在有点焦躁地等待着股价上涨时,市场再次跟她开了一个玩笑。6月20日至6月25日期间,马龙产业(600792)和中关村(000931)又连跌了四天,股价更是月初后的二次探底。此时的素静,很难用言语来表述心中的郁闷和懊恼之情。她有很好的机会可以以盈利的价格出货,降低自己的持仓比例。但却由于固守着预期收益30%出货这个原则,导致越持有越是深套的尴尬局面。
经过一番深思,孙素静觉得此时的股市已经不是今年初那天天创新高的股市。它需要一定时间的调整和洗礼,大盘指数的下跌空间可能有限,但个股却是下跌空间很大、上涨动力较小,股价要像之前那样迅速地上涨似乎是不可能的事了。
"看来,那达到30%才出货的标准该降低为20%,甚至是10%才对。毕竟,落袋的才是自己的钱。不然,一回调,涨得再多,也会吐回去。"说这话的时候,孙素静的脸上很平静。投资难度加大
自2月27日到5月30日调整前,很多投资者都沉浸在"涨停天天有"的上涨行情中。因而,在经历过5月30日到6月5日的惨跌后,很多投资者期待着股市能像之前一样快速上涨,一周拉上几个涨停就能成功解套,继续逍遥地过着股市好赚钱的日子。然而,此一时,彼一时也,虽然时间上仅仅间隔了几天,但行情的基本特性却已发生了重大变化。
在之前股市投机氛围浓重时,某些股票一说故事就能飞速上涨,连拉多个涨停板。一批又一批的投资者在故事的讲述中追进涨停板,个个胆大包天就像是"股神"一样。如今,在好几百只连续跌停,股价直线"跳水"40%甚至50%时,讲故事的股票已经很少有投资者敢去追了,一个个在几天内成了胆小如鼠的"惊弓之鸟"。一有风吹草动,就像逃避瘟疫般慌乱地出货逃离。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