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四大心理误区易导致投资失误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转载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6/12 7:32:58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
|
|
“现在卖的风险很大,因为很可能卖在最低价,而只要有钱就可以选择买入,就看是谁胆大了。” 6月5日上午11时许,刚刚在办公室接受完《红周刊》记者采访的中央财大社会发展学院副院长翁学东看着电脑上的行情这样判断到,彼时经历了周一近千只股票的大跌,上午仍在继续下跌,恐慌性抛盘使大盘最低曾探至3404点。 记者回到单位不久,就发现大盘果然很快开始强劲反抽,最终收出一个带长下影线的光头阳线,收于3767点。在对翁学东准确的预测感到惊讶之余,记者心中不由地暗想:也许正是由于其对投资者心态有着极准确的把握,才能在市场极度恐惧之时,保持着一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冷静和理性。 投资者为何会既恐惧又贪婪《红周刊》:中国股市前期几次“利空”出台都未能阻挡住牛市前进的步伐,但在上周三政府突然上调印花税后应声暴跌,市场出现了恐慌性抛盘,您怎样看待股民的这种行为?翁学东:上调印花税我认为并不是大不了的事情,但是其出台的时机可能就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其实,市场“这匹骆驼”本身很强,前面有几次这样的经验,如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加息等,都没有对市场产生多大的作用。而我也了解到在提高印花税当天,很多投资者之所以还排队去买,就是因为前面的经验告诉他,出现利空就卖掉股票会让自己后悔的,这就形成了一种心理定势,以至于见利空出台反而敢大胆买入,以为大盘又会像以前那样反弹回去。但是这次随着时间的推移,经过3个、4个跌停板后,投资者的心态又会发生很大变化。到了周一的大阴线时,很多投资者就已经挺不住了,又陷入了极度的恐惧之中。 《红周刊》:这就像华尔街所说,市场是由贪婪和恐惧两种力量推动前行的。但是投资者怎么做才能克服这种贪婪和恐惧的情绪呢? 翁学东:贪婪和恐惧是人的一种情绪状态,之所以很难克服,是因为在投资者当中,存在一种社会比较。比如说尽管他意识到市场风险高了自己也出来了,但是周围的朋友又赚了钱,这对他产生很大的刺激,时间长点,他就又忍不住进去了。实际上能否赚钱并不完全取决于能力和智商,也有一定的运气成分。而且很多股民由于不了解整个市场的周期循环,不知道什么时候该长线持有,什么时候该害怕,这造成了股民既贪婪又恐惧的心理。其实,这次下跌尽管比较迅猛,但它还是牛市当中的一次调整。 而很多新股民对牛市的看法就是只涨不跌,这是错误的,牛市当中的下跌也是非常惨烈的。如果是经历了1996年那波牛市的股民,应该很清楚这个道理。记得1996年年底股市在“十二道金牌”出台后暴跌,当时是2个大阴线后又接着3个跌停板,我自己在5天之内赔掉了全部资金的50%以上。尽管那一年我都在赚钱,但赚的都是小钱,而到了最后,在你的本金最大的时候,一旦下跌10-20%,你所赚的小钱早就回去了。这里面有一种涨跌幅的不对称,因为基数不一样。比如你赚了10%,10万元变成11万元,但如果再跌10%,就只有9.9万元了,很多新股民都忽略了这个简单的道理。 四大心理误区导致决策失误 《红周刊》:对印花税引起的股市“地震”,有人骂娘生闷气,还有人按兵不动,静待反弹。这反映出投资者怎样的心理误区? 翁学东:心理学有一个研究,在市场刚下跌的时候,股民被套的情绪反应是最强烈的。管理层在周一即出台安抚性的利好文章,虽然迎合了普通投资者的心理,但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会误导散户当天看了这些文章后不卖出,结果又要忍受随后的下跌。因此,政府官员也应该了解投资心理学再去做决策。股民之所以对政策产生反感和不信任,就是因为他们管理技巧不够,或者说对投资者的心理状态考虑不够到位。 因此,我很理解股民的怨气,我在1996年也跟他们一样,但于事无补,重要的是套牢之后该怎么办。在股票市场上,你要随时认为自己是一名将军,而对将军来说,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决策。当发现大风险来临的时候,毫不犹疑甚至在跌停板出货才是正确的做法,但很少有人能做到这点。可以说,有四大心理误区影响了投资者的正确决策。 《红周刊》:能具体解释一下吗? 翁学东:第一大心理误区:心理定势过强。其实,在印花税上调的当天,投资者还是有机会卖掉股票的,因为很多股票并不是一开始就封死在跌停板的,不是没有机会出逃。 如果第一天没有卖出,这只能说明你在判断市场上出现了问题,有着太强的心理定势。但是第二天为什么还不卖出?这就牵涉到第二大心理误区,即参考点的选择有误。很多股民的参考点不是市场,而是自己投入的本金。因为不能接受这种“先赚后赔”的现实,股民惟一的办法就是持股不动。这是因为投资者不愿意承认自己做了一次失败的投资。其实,每只股票都好比一个“心理账户”,在下跌的时候,投资者会选择卖掉获利的股票,而不是被套的股票,结果导致“跑掉的全是黑马,抱住的全是垃圾”。 第三大误区就是“害怕后悔”。有的投资者也认识到目前点位实在太高,但真的等到决策的时候,又迟迟无法动手,这是为何?因为他认为自己卖了股票后,万一市场又涨了,他就会觉得很难受,会后悔,这就是投资心理学上所说的“害怕后悔”理论。而人们之所以有从众心理和羊群效应,都跟“害怕后悔”有关。证券市场是一个概率性事件,个人决策总会有错的时候。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会发现跟大家保持一致是最安全的,要错大家一起错,这是一种心理上的安全,不仅是个人投资者,机构也是如此。正是由于从众是一种代价最小的行为方式,所以最后很容易形成市场上的追涨杀跌。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