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麦道夫的庞氏金融骗局现形记(上)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转载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5/19 6:13:56 文章录入:萃富投资 责任编辑:萃富 | |
|
|
庞氏金融骗局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是美国历史上臭名昭著的骗局之一。许多金融骗局其实都是庞氏的翻版 2008年12月,马道夫被控告操纵了500亿美元的庞氏式金融骗局。随后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将其拘捕。这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庞氏式金融骗局,时间可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这场骗局的受害者中包括一些著名的金融机构如汇丰银行等。马道夫是怎样在数十年间构造这一骗局,蒙蔽了机构投资者和美国政府的监管机构?要感谢金融危机让他原形毕露。当时一些金融机构急需现金,欲从马道夫基金中撤资,马道夫根本无法支付,骗局终于解体。不妨先了解一下庞氏骗局是怎么回事。 庞氏金融骗局的由来 一个叫查尔斯·庞氏(Charles Ponzi)的美国人在1920年以高额回报为诱饵,骗取大众投资,最后由于无法支付投资者本金与回报而宣布破产,使得众多投资者亏损,史称庞氏金融骗局。庞氏是怎样运作资金的?众多投资者为什么心甘情愿地给庞氏投资?庞氏的资金为什么会越滚越大?有哪些经验和教训值得吸取?庞氏金融骗局为什么会在历史上不断重演?这些问题需要为投资者一一解开。 简单的套利模式 庞氏首先构造了一个套利模式:在一个市场上以低价买入,在另一个市场上以高价卖出,从而套取差价利润。庞氏的投资载体是回邮邮票。寄信人在购买一张普通国际邮票的时候,可以附带购买一张回邮的国际邮票(都使用本国货币)。当寄信人把信连同回邮邮票寄到另一个国家后,另一个国家的收信人可以将回邮邮票贴到信封上,把信寄回,他也可以将回邮邮票到邮局兑换成该国的国际邮票。庞氏发现在兑换过程中会产生差价,从而有套利空间。庞氏的做法是这样的:首先从美国筹集一笔资金,运到意大利,在意大利购买回邮邮票,将回邮邮票寄回美国,在美国将回邮邮票兑换成国际邮票售出,将资金收回。庞氏发现这样将资金运行一圈以后,扣除成本,能够产生400%的利润。原因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意大利的邮资非常便宜。这个套利模式并不违法。 有了这样一个套利模式,庞氏成立了一个“证券交易公司”,开始向公众兜售这一投资计划。庞氏许诺在45天之内赚取50%的回报,也就是说90天翻一番。有些人开始尝试,在45天之后如数地取得了回报,这些人把自己的投资经历告诉亲朋好友,他们也如数取得回报。质疑渐渐地消失了,亲朋好友们口口相传,不出几个月,到1920年7月,庞氏就吸引了4万人的投资约1500万美元。 难以为继的资金循环 但好景不长,庞氏就发现套利有问题。当回邮邮票数量少时,兑换成国际邮票售出比较容易。当投资规模变大时,大量的国际邮票想要售出成本很高,甚至吞掉了所有利润。庞氏很快就放弃了他所构造的套利模式。那么,他用什么来支付他所承诺的回报呢?事实上,他并没有其他盈利方法。幸好,源源不断的新投资进入到他的账号中,这些新投资成了支付已有投资者本金和利息的唯一源泉。 源源不断的新投资为何接踵而至呢?这是一个有意思的正反馈循环,新投资的加入,支付已有投资者的利息,而按时支付高额利息使更多人投资信心大增,从而吸引他们加入投资行列使新投资进一步增加。这里,按时支付高额利息成为了保证新投资增长的关键。 这个过程很有些像1变2、2变4、4变8的链式反应所产生的指数增长。由于整个经济系统是有限的,指数增长很快会达到边界。当没有人给出新投资时,或已有投资人撤资时,他就会无法按时支付高额利息,从而陷入财务困境。纽约邮报的一篇调查文章揭露了庞氏的金融骗局,之后,1920年8月,庞氏的“证券交易公司”被关闭,庞氏被捕,以欺骗公众罪判处5年监禁。仅维持8个月金融骗局就此结束。 庞氏金融骗局要点 庞氏的金融骗局有几个核心要素值得总结,从而有利于我们识别金融骗局。这几个金融骗局的核心要素往往都击中了投资者的弱点。 击中投资者要害 庞氏抛出一个看似没有破绽的套利模式,或是难得的投资机会,从而树立一个投资权威的形象,让投资者相信产生超过正常水平的投资收益是有根据的。对于一个金融知识较弱的非专业投资者,很难真正理解这一投资策略在什么情况下成立,在什么情况下不成立。这一点击中了投资者知识薄弱但过分相信权威的弱点。 切合贪婪心理 庞氏承诺的投资回报率远高于正常水平。投资者往往有极不现实地追求高回报率的愿望。庞氏承诺的超过正常水平的回报,正好切合了投资者贪婪的心理弱点。 眼见为实 丧失判断力 庞氏非常准时地支付高额回报率,骗取投资者的信任,从而打消投资者对其投资策略的怀疑。投资者用眼见为实的方式隐藏自己专业知识不足和贪婪的弱点。投资者丧失理智的坚信自己投资选择的正确性。从而落入了金融骗局的圈套。 穷途末路 骗局现形 庞氏用新人的投资支付旧投资人的回报。其实子虚乌有的空中楼阁根本没有任何投资回报,同时还要支付高额回报率,唯一的解决方案就是用投资人的本金来支付投资人的回报。这样做的后果是账面上的价值越来越低于投资基金实际价值。直到有一天,投资者想取回所有的本金与回报时,发现投资基金早已入不敷出,这时整个金融骗局解体。(未完待续) 作者系CFA, 经济学博士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