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三以后,A股似乎摆脱H股走势的影响,沪深股市真能走出独立行情吗?近两个完整的上涨、下跌周期中,A股曾有两次阶段性摆脱H股的束缚。第一次,2005年8月15日,H股指数从点开始调整。而沪指则在9月20日,在冲高1223点后展开调整;第二次,2006年5月10日,H股指数上摸7462点后展开调整。沪指上涨则持续到7月5日,从1757点开始调整。从前两次看,H股见顶比A股要早一个多月,转折点出现在热点从“二八”到“八二”,这与近期A股市场热点变化相吻合。A股摆脱H股走势的束缚,透视出1541点以来的逼空行情已经进入尾段。
本周,沪指登上了2100点大关,两市股票交易量突破700亿大关。一方面,说明空方阵营进一步裂变;另一方面,也表明多空对后市的分歧加大,两市成交从300、400百亿提高700多亿,说明市场筹码的锁定性降低。对于热点的扩散,笔者有一些担心。这是因为,后知后觉机构认错的过程,就是市场热点扩散的过程。先知先觉的机构,有实力把A股市场推到2100点之上。后知后觉有没有实力和胆量,把股指推上更高的台阶;而封闭式基金的加速上涨,特别是南方高增等LOF的疯狂,从另一个角度提醒大家,随着大盘不断攀上新的台阶,A股市场的风险也在悄然聚集中。历史经验显示:疯炒基金一般都出现在阶段性行情结束前。
截止本周五,在十一长假以后,共有18只偏股型基金结束发行,总共募集资金超过800亿元。最近A股市场的大幅震荡,正好给这些基金、其他中长线机构一次低位建仓的机会,对A股市场形成一定的支撑。值得注意的是,进入12月后,同时发行的偏股型基金只有3只。相对于10月、11月,有13只偏股型基金(最多时16只)同时发行,目前偏股型基金的发行速度大幅降低。同时,2007年起执行新会计准则,保险面临以何种方式结算的问题。当这些新基金大致完成建仓,后续资金能否跟的上是一个大问题,这将决定逼空还能走多远。不过,现在居民、股民认购基金的热情很高,如果他们把目光转向老基金的申购,将部分填补新基金发行减速留下的空档。
上述担心,并不说明笔者突然看淡后市,笔者对中国股市依然充满信心。提醒大家注意,在2245点到998点的五年熊市中,也有1339点至1748点、1311点至1649点、1307点1783点,幅度为30.45%、25.78%、36.42%的高级别反弹。要知道,即使是在大牛市中,也会出现一定杀伤力的下跌。而998点至今,超过10%的调整只有3次,分别是1223点至1067点、1695点至1512点、1757点至1541点,幅度为12.75%、10.80%、12.29%的调整。在持续上涨的19个月中,还没有出现一次幅度超过20%的调整。沪指最大涨幅116%,多少总觉得“缺”点什么。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时点离我们也越来越近。
但沪深指数在何时、何点位见顶,笔者目前也说不清楚。判断本轮行情是否见顶,笔者有三把标尺:
1、H股指数是否见顶。一般H股见顶时间比A股早一个月;
2、投资者的心态。如果大家还时刻保持警惕,震荡盘升的走势还将延续。如果沪指下跌30点、或50点,大家都觉得调整很正常,前期看空的投资者也敢于承接,那么危险可能已经降临;
3、成交量再创新的天量。
只要上述三方面没有出现,那么不妨“一颗红心,两种准备”,一方面,“进二退一”的走势还可以期待;另一方面,继续用这些标尺判断A股市场是否存在危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