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万亿解禁周五来袭?别总吓自己了(附压力表)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转载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4/8 18:03:11  文章录入:萃富投资  责任编辑:萃富

  近日,一条“最严减持禁令4月8日到期,万亿解禁来袭”的消息闹得沸沸扬扬,对于这种混淆视听的说法,时报君只好呵呵了,事实的真相是怎样呢?

  我们先来看看此消息的背景:

  因为去年的股灾,证监会在2015年7月8日出台了“大股东减持禁令”限制大股东及董监高的减持行为,宣布从公告之日起6个月内,大股东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不得通过二级市场减持本公司股份,这对当时市场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这个政策的到期日,就是2016年1月8日。

  而恰在2016年的年初这个政策到期前,A股就遭遇了两次熔断版股灾。为稳定市场信心,证监会又在1月8日给上述规则打了补丁:大股东三个月内减持不得超1%。这个三个月的期限,便被部分人士解读成了政策到期日为4月8日,也就是本周五。

  然而,这是一个彻彻底底的误读。因为这其实是一个动态期限,即在任何时期,在三个月期限内通过二级市场的减持数量均不超过总股本比例的1%。

  安信证券分析师江金凤、徐彪也在策略报告中指出,《减持规定》的“三个月”是个动态概念,不是特指1月9日后的三个月内这一段时间,所以不会造成4月集中到期的风险。另外,协议转让也规定受让方比例不得低于5%。

  还是看看A股主要有哪些减持方式吧:

  


  接下来4张图看懂上半年A股有哪些潜在的减持压力:

  






  安信证券测算后认为:未来减持压力包括三个方面:

  1)今年定增到期的解禁供给;

  2)去年下半年定增到期但因为18号文未减持的延迟解禁供给;

  3)去年下半年大股东为稳定市场增持的股票六个月到期后的减持供给。

  综合上述数据,2016年全年最大的理论减持规模供给为2.37万亿(考虑加上2015年下半年到期未减持的市值),其中7000亿全为机构参与的定增,1280亿全为大股东参与的定增,其他则为大股东、机构及自然人一起参与的定增。

  具体月份测算数据可以看下图:

  



  安信证券分析称,以今年3月为例,理论减持规模1807亿,实际减持金额为227亿元,目前看股东的减持意愿不那么强,主要理由在于:

  1)新规对减持的限制影响还是比较明显;

  2)看股东历史减持行为,减持金额基本是随着市场上涨减持额才增加,在市场较低时减持意愿也较低,现在部分个股价格还在增发价格下方(熊市减持少)。

  尽管如此,但是那些定增解禁即将到期的且股价在定增价格之上的股票,我们还是得留一份心眼。具体名单小编已经梳理好了: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