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十三五”区域发展展望:掘金明星区域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转载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5/9/18 18:10:06  文章录入:萃富投资  责任编辑:萃富

区划分为三类,收入较高的江苏、浙江、山东、广东等地,其在“十三五”期间的人均收入以及相应的产业结构应类似于韩国在2001-2005年的发展阶段。韩国在2001-2005年间比重最大的行业依次为房地产、建筑业、金融业、电气和光学设备以及批发零售。从行业发展趋势来看,增长最快的依次为基本金属(0.98%)、化工、金融业、建筑业、教育、机械设备以及电气和光学设备等,下降最快的是农林渔(-1.09%)。可以发现,与城市经济体不同的是这些地区即使收入水平已经处于较高水平,但产业结构中二、三产业均有亮点。第二产业中的化工、建筑业、电气和光学设备等行业占比高、增长快;第三产业中的金融业、教育、健康等行业也有较好的表现。这些地区的产业发展路径应是二、三产业并重,协调发展。事实上,即使在人均收入水平已经很高的美国,近年来也因为制造业的空心化带来产业失衡问题,目前开始重新强调制造业的回归。因此,这些地区一方面要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另一方面也要注重第二产业中,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的发展。总体来看,金融业、建筑业以及电气和光学设备等行业,兼具比重大及增长快的特点,应是这些地区的明星产业。

  收入水平居中的中西部地区如重庆、陕西、新疆等地区,“十三五”期间可借鉴韩国1996-2000年的产业结构。从韩国(1996年-2000年)的行业结构来看,比重最大的行业依次为房地产、电气和光学设备、建筑业、批发零售和金融业。从行业发展趋势来看,增长最快的行业依次为电气(2.85%)、房地产、电力,下降最快的行业为建筑业(-3.7%)和农林渔(-1.08%)。可以很明显地看出,这些地区同样是二、三产业并重,但在具体产业类别上与收入较高的地区有明显区别。具体来说,在第三产业中的房地产业、金融业、批发零售、个人服务及教育等行业占比较高,但金融业和教育的发展速度是较慢的,反而是一些生活性的服务业如批发零售、健康和餐饮住宿等发展较快;第二产业中的建筑业、化工、电气和光学设备、基本金属、运输设备等行业占比较高,但建筑业的比重在降低,而电气和光学设备以及化工等资本密集型行业则具有比较快的发展速度。同时可以看出,第一产业的比重下降速度也要慢于高收入地区。总体来说,一些资本密集型的行业如电气和光学设备、化工等以及一些服务业如房地产、批发零售、健康和餐饮等是这些地区的阶段性明星产业。

  对于收入水平较低的地区如贵州、云南等地,可借鉴韩国在1991-1995年的产业结构演变规律。从韩国(1991年-1995年)行业结构来看,比重最大的行业依次为建筑业、房地产、批发零售、金融业以及农林渔业,这些地区的第一产业占比明显高于其他收入较高地区。从行业趋势来看,增长最快的行业依次为房地产(1.87%)、电气、金融业、教育以及运输设备,下降最快的行业为农林渔业(-1.59%)。与其他地区相比,这些地区初级产品加工业,如纺织、皮革和鞋类、食品、饮料和烟草、其他非金属矿物以及纸浆、纸张、印刷和出版等行业的比重要更高;化工、电气和光学设备以及运输设备等资本密集型行业的比重更低;金融、教育、健康和通信等服务业的比重也更低。这些地区的明星产业包括房地产、电气和光学设备、金融、教育等。

  3、各地区消费结构的演变

  消费结构的演进同样要遵循收入水平的约束。一般来说,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当基本的衣食住行满足之后,耐用品消费以及通信类、文教娱乐类消费的比重会有所上升。根据各地区消费结构与收入水平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推测出各地区“十三五”期间消费结构的演进轨迹。

  我国的统计指标将消费支出分为食品、衣着、居住、家庭设备及用品、交通通信、文教娱乐、医疗保健以及其他等八大类。根据我国各地区历年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支出结构的数据,可以得到各类消费的比重与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相关关系。据此推测“十三五”期间各地区的食品支出、衣着支出、居住支出以及医疗保健支出的比重会下降;而家庭设备类支出、交通通信以及文教娱乐支出的比重则会提高。

  “十三五”明星区域

  1、国家级新区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大体上每隔十年就会推出一个国家级开发开放新区,比如上世纪80年代的深圳特区、90年代的浦东新区、进入21世纪的滨海新区和2010年之后的重庆两江新区。这些国家级新区都承载着区域增长核心的使命,其建设都带动了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当然新区的发展模式上各不相同,比如浦东新区得益于重大外资项目的带动,滨海新区得力于国家重大工业项目的带动。

  1992年10月上海浦东新区成立,2005年10月天津滨海新区成立,2010年6月重庆两江新区成立,2011年6月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成立,2012年8月甘肃兰州新区成立,2012年9月广州南沙新区成立,2014年1月陕西西咸新区成立、贵州贵安新区成立,2014年6月青岛西海岸新区成立、大连金普新区成立,2014年10月四川天府新区成立,2015年4月湖南湘江新区成立,2015年6月南京江北新区成立,至此中国国家级新区总数达到13个。

  新区初建时往往是重大项目快速拉动GDP增长,经历一段时间的经济积累之后,新区则会朝着更加健全的城市功能和更加合理的产业结构发展,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经济结构得到升级。2000年以来滨海新区始终是国内经济增速最快的区域之一,在滨海新区的带动下,天津的GDP也保持着非常高的增长速度;发展较早于滨海新区的浦东新区在近些年增速有所放缓,发展重心放在了综合保税区、临港产业区、高科技园区、陆家嘴(行情600663,咨询)金融贸易区、迪士尼乐园国际旅游度假区等几个区块上;以重庆两江新区为代表的新一批新区必然会在“十三五”计划中发挥重要作用,实现自身经济腾飞的同时带动各自所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