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是中国五大国有商业银行中永远的老幺,但小有小的好!在这个特殊行业中,交通银行始终是混改“先锋”。证监会网站显示,6月29日,江苏证监局批准交通银行受让华英证券33.3%的股权,股权变更需在批复起30日内完成。
以较少出资得到投行牌照是当务之急,但二股东并非只是权宜之计,后续持股比例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虽说是中国五大国有商业银行中永远的老幺,但小有小的好!在这个特殊行业中,交通银行始终是混改“先锋”。
证监会网站显示,6月29日,江苏证监局批准交通银行受让华英证券33.3%的股权,股权变更需在批复起30日内完成。
这不仅意味着银行业券商牌照的放开,也标志着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转换。
而在二级市场上,交行也因改革等主题受到股民青睐。市值迄今已经超过6600亿元的交通银行,一度是前期银行股上涨龙头,仅混改题材即带来连续4个涨停。
收购华英
日前,证监会核准交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下称交银国际)持有华英证券5%以上股权的股东资格,并对交银国际依法受让华英证券33.3%的股权无异议。
交银国际此次将收购华英证券原外资股东苏格兰皇家银行持有的全部股权,苏格兰皇家银行就此退出。变更完成后,华英证券两大股东分别为国联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和交银国际,前者出资5.33亿元,占比66.7%;后者出资2.66亿元,占比33.3%。
事实上,交银国际为交通银行在香港设立的全资子公司,注册资本20亿港元。2007年5月交银国际的开业,也是交行在投资银行领域布局的开始。此后,交银国际在香港下设有交银国际(亚洲)有限公司、交银国际证券有限公司、交银国际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分别从事投资银行、证券销售和资产管理业务。
值得一提的是,苏格兰皇家银行在2014年初就有卖掉华英证券的打算,交行虽有取牌照之心,但华英证券第一大股东国联证券却并不情愿“放手”。不少市场人士认为,在目前金融混业经营的大背景下,交行收购为谋求整体战略发展布局,必然要对证券公司最终进行控股。
然而成立于2011年4月的华英证券是一家合资券商公司,注册资本金为8亿元。在交银国际收购此券商之前,华英证券是国联证券和苏格兰皇家银行的投行业务子公司,也就是说,华英证券仅持有投行牌照,而没有证券经纪业务牌照。
这意味着国联证券的投行业务牌照在华英证券,国联证券所有的投行业务都由华英证券完成,加之考虑到未来集团发展,国联证券对投行牌照同样珍视,这也是公告前市场认为交行收购华英证券几率较小的重要原因。
不仅如此,华英证券体量在券商中也并不突出,2014年末总资产为9.2亿元,这在所有121家券商中排名第91位,其2014年营业收入为2.16亿元,净利润为0.46亿元,颇为寒酸。
然而对于交行来说,牌照和混改之路才是更为重要的。
国泰证券分析师马鲲鹏告诉《投资时报》记者,考虑到股权收购中的溢价,本次交行实际出资额应该在3亿元左右,对应华英证券19.8倍14年PE和1.13倍14年PB,相较于上市券商平均38.1倍14年PE和3.77倍14年PB,本次交易定价可谓非常低。
仍有提升空间
在很多人看来,这33.3%的股权对交行来说并不足够。
马鲲鹏指出,交行对华英证券33.3%的股权收购只是第一步,后续交行对华英证券的持股比例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国泰证券方面还认为,对于收购券商的标的,银行普遍存在两条标准:首先体量小,这样既能获得牌照又不必过多消耗资本金;其次,银行当前迫切需要的是投行业务牌照,以彻底打通直接和间接融资的链条,而对于通道属性强、整体市场容量却有限的经纪业务牌照,银行方面明确表示短期内兴趣不大。
对于股权结构,国泰证券早已明确指出,“银行控股境外券商子公司或信托、境外券商子公司或信托持股境内券商子公司”这样的三层股权架构会作为未来银行参股、控股券商的标准结构,这样做的核心目的是通过股权切割实现商业银行和券商业务的有效风险隔离,无论是10多年前成立的中银国际、还是几年前兴业银行通过兴业信托持有华福证券4%的股权,均是采用这样的三层股权架构。
而对于交行的混改来说,扩充民营资本现在显然是关键之举。
市场人士表示,在交行的国有控股即财政部第一大股东的地位不变的情况下,如何扩大民营资本或外资股权占比是很重要的。
其董事长牛锡明对于混改也表示过,国家控股基本架构不会做大的改变,但内部股权结构肯定会有所变化。
金控布局
交行布局券商牌照,其实已经斡旋多时。
早在几年前,交行就有计划收购上海证券,但并不顺利。有消息称,交通银行收购上海证券51%股权的方案早在“十八大”召开之前就已经上报国务院,但国务院始终没能批复。
交行董事长牛锡明在2014年年度股东大会上提及:“我们一直想收购一家证券公司,几年前就研究过,包括和上海证券也谈过。不过,目前交行直接投资一家证券公司还有政策限制,要经过最高层的审批。”
令交行遗憾的是,在交行和国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