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主力早间股票市场消息及点评(06.30)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转载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5/7/1 17:45:04  文章录入:萃富投资  责任编辑:萃富

示,中国经济增速跌破7%的"底线"是不允许的。因此,为了缓解经济运行压力,确保超过增长底线,通过双降等政策刺激经济就不难理解。

  简而言之,央行此次出手目的只有两个:一是稳市场,二是促经济。那么时隔7年的"双降"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的"双丰收"呢?首先来看"双降"对于稳定市场的效果。证券市场上盛行一句话,信心比黄金更重要,此次"双降"最大的利好就是反映出政府给予市场的明确积极信号,这将极大鼓舞市场信心,无论行情会怎样反复,其提振市场的作用终究会显现出来。其次来看"双降"对于促经济、调结构的效果。此次双降将释放市场约4700亿的流动资金,而且对于降低社会融资成本,发展小微企业和"三农经济"都能起到积极作用。加上5月各项经济数据向好,"双降"助推中国经济短期内企稳回升将是大概率事件。

  简评:降息、降准双管齐下,从历史上看并不多见,市场很多人普遍认为这对于A股市场是大利好,其实质14年底开始的几轮降息效果已经是越来越差,而且此轮降息最为主要是为了经济服务。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央行火线双降,其实反应出来我国目前经济形势不佳,其实经济下行压力可以说是有增无减,其主要目的是未来缓解实体企业的融资压力。

  媒体称监管层正酝酿救市 下调印花税在走流程

  周一,据经济观察网报道,接近证监会的人士透露,监管机构正在酝酿救市大招。其中,预期较大的是下调股票印花税。相关人士称,具体下调比例还没制定出来。

  上证指数4053.03 -3.34%

  近日以来A股暴跌,监管机构正在酝酿救市大招。据经济观察网的消息人士称,救市大招中预期较大的是下调股票印花税。不过,具体下调比例还没有制定出来,现在还在走流程,需要证监会、财政部签字,才会公布。

  周末,在经历了两周近20%的暴跌后,监管层连推三大重磅利好。一是央行定向降准和降息。二是券商信息系统外部接入自查已基本结束,而近期股市的大幅调整,主要缘于投资者情绪的变化以及资金"去杠杆"的影响。三是养老金入市方案最快可能本周发布。

  然而,三大重磅利好下,A股周一大幅高开后快速跳水。沪指从4200点一路跌破3900点。午后银行股发力,沪指收复4000点。创业板周一再度暴跌8%,失守2700点。共有近1500只股票跌停。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监管机构持续出招安抚市场。证监会发布报道称,中国证券金融公司表示,目前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风险总体可控,沪深两市周一上午场外配资强制平仓规模约22亿元,25~26日两融强平仅600多万元,占交易量比例很小。融资规模仍有增长空间。

  周一A股接近收盘,彭博援引知情人士称,中国考虑暂停IPO,应对股市大跌。另外一名知情人士称,中国证监会将于今日下午召集主要券商开会,但会议议题不明。

  周一晚间,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张晓军答记者问时表示,近期股市的下跌是过快上涨的调整,是市场自身运行规律的结果,但回调过快也不利于股市的平稳健康发展。

  简评:就在周末央妈降息并同时定向降准的大利好导致了周一市场直接的高开低走再度大跳水之后,市场就传只有下调印花税能救市。市场由此猜想主要是连续的大暴跌导致市场情绪的恐慌,从目前来看,再度下调印花税的概率不大。而且管理层要求是使用下调印花税也非明智之举。

   

  【主力动向曝光】

  100亿神秘资金抄底四大蓝筹ETF疑似中央汇金出手 

  上交所刚刚公布的规模信息显示,6月29日沪市四大蓝筹ETF一起出现大幅净申购,合计资金流入规模高达100亿元,ETF单日出现如此大的申购规模,实属罕见。显示已经有神秘资金抄底股市。

  据记者朱景锋

  重磅利好:周一100亿资金申购四大蓝筹ETF 50ETF成交创历史天量

  抄底,大抄底,百亿资金借道四大蓝筹ETF抄底来了!!!

  6月29日周一股市无视利好继续出现大跌,各行业板块除了银行勉强飘红之外全部下跌,短期仍未止跌迹象。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上交所刚刚公布的规模信息显示,6月29日周一沪市四大蓝筹ETF一起出现大幅净申购,合计资金流入规模高达100亿元,ETF单日出现如此大的申购规模,实属罕见。显示已经有神秘资金抄底股市。

  其中,华夏上证50ETF资金流入规模约为16亿元,华安上证180(510180ETF资金净流入规模达37亿元,华泰柏瑞沪深300ETF资金流入规模约32亿元,华夏300ETF资金净流入约10亿元,四大蓝筹ETF单日合计资金流入约100亿元。

  上交所ETF实行单日申购当日确认,意味着这100亿元资金全部为6月29日申购完成,而实际上,在上周五暴跌过程中,华夏上证50ETF就出现了10.6亿份净申购,单日资金流入规模约达30亿元。另一只蓝筹ETF华泰柏瑞沪深300ETF上周五也净申购2.52亿份,超过10亿元资金流入。这也就是说,从上周五暴跌到昨日,四大蓝筹ETF约新增资金规模达140亿元。

  巧合的是,这四大蓝筹ETF曾经在均被汇金增持,此次是否在股市危难之际汇金卷土重来尚未得到证实。而如此步调一致的申购行动应该为单一机构所为。

  二级市场上,四大蓝筹ETF成交量也大幅放量。昨日成交量最大的当属华夏上证50ETF,该ETF全天成交额高达207.42亿元,比上周五放大了八成,逾200亿元的成交额也创出该ETF上市以来天量,华安上证180ETF昨日成交额也达到51.65亿元,环比大幅增长3.9倍。华泰柏瑞沪深300ETF、华夏沪深300ETF等主要蓝筹ETF昨日成交量也都显著放大,资金逢低介入意图十分明显。

  晚间有未经证实的消息传出:汇金要求易方达把已经封闭申购的指数型基金打开申购,汇金要申购易方达指数基金,间接增持,而且今天汇金的确已经出手。(.中.国.基.金.报)

  养老金投资办法征求意见 投资股市上限30%  

  急跌多日的A股,终于迎来重磅消息:不超过30%的养老保险基金拟可投资股市。

  29日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研究起草了《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正式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意见反馈截止时间为2015年7月13日。

  养老金入市路径明晰

  此前市场对于养老金的投资运营方式曾有多重预期,如各省分散自行投资、单独建立养老金管理公司、统一委托给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等。从征求意见稿来看,"委托社保基金投资"的方式有望胜出。

  征求意见稿明确指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养老基金结余额,可按照本办法规定,预留一定支付费用后,确定具体投资额度,委托国务院授权的机构进行投资运营。"

  对于投资范围,征求意见稿明确为养老基金限于境内投资。投资范围包括:银行存款,中央银行票据,同业存单;国债,政策性、开发性银行债券,信用等级在投资级以上的金融债、企业(公司)债、地方政府债券、可转换债(含分离交易可转换债)、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资产支持证券,债券回购;养老金产品,上市流通的证券投资基金,股票,股权,股指期货,国债期货。

  对于投资比例,征求意见稿提出,投资股票、股票基金、混合基金、股票型养老金产品的比例,合计不得高于基金资产净值的30%。

  此前广东、山东等地方养老基金已展开试点,将部分基金交由社保基金运作,主要做固定收益证券投资。而此次征求意见稿则在地方试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了投资范围,使投资组合更为灵活。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分析称,"这其中有两点尤其值得注意。第一,在权益类投资上,并未过细规定各个品种的投资上限,而是规定'投资股票、股票基金、混合基金、股票型养老金产品的比例,合计不得高于基金资产净值的30%',这为不同的投资管理机构灵活设定不同品种的比例上限提供了自由空间。第二,规定了衍生产品只能进行套期保值,这为养老基金在投资过程中降低现货投资风险提供了可能。"

  社会保障基金主要包括补充保险基金(主要指企业年金)、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和社会保险基金。其中前两者已经实现了市场化的投资运营,这些基金成立以来年均收益率分别达到了7.87%和8.36%。但社会保险基金按规定只能存银行、买国债,虽然基金的安全性得到了保障,但是也确实存在收益率较低、难以保值增值的问题。

  因此,董登新认为,"《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对于我国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提高综合收益率而言是一个意义深远的起步。"

  养老基金有了保值增值的通道,同时养老基金入市也给资本市场带来利好。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表示,"鼓励长期资金作为整个资本市场的基石投资者入市,可以对风险起到平抑或托底市场的作用。"

  可动用投资额度将达1.5万亿

  根据人社部5月底发布的《2014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2014年末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存3.56万亿元。

  3.56万亿中可用于投资的资金规模能达到多少?理论上说,这3.56万亿均可投资,投资股市的上限也可达一万多亿。

  但董登新为记者算了一笔账:养老基金的结余规模并非都能够用于委托投资,由于存在现收现付的压力,各个省最终能拿出多少额度来委托投资运营存在不同,留足养老基金支付储备,把绝对稳定的结余拿来委托投资将是主流,这意味着各省委托投资的规模可能在结余的一半左右。也就是可用于投资的资金有1.5万亿。

  按照30%净值估算,投资于股票、股票基金、混合基金、股票型养老金产品的养老基金规模可达到约4500亿元。

  不过,这个数字也只是一个理论最大值。董登新强调,"各省养老基金委托投资时需要进一步细化各类标的的投资比例,由于养老基金的投资更需谨慎、稳健,初期在二级市场直接投资的比重可能会进一步作出限制,以规避风险,估计权益类投资当中,直接投资股票的大约仅在10%左右。"

  10%也就意味着,与4500亿元左右的理论最大值相比,最终可投资于股票市场的资金规模可能不足1500亿元。

  并且值得注意的是,征求意见稿发布以后,后续还要经过征求意见并进一步修改完善才能发布。因此,地方养老基金真正开始入市投资,可能要到年底才能成行。(.上.证)

  险企两日抄底或达百亿 标的偏向蓝筹和指数基金

  昨日市场传出"各保险公司接到保监会通知,要求权益仓位保持7成以上"的消息。对此传闻,多家大型保险公司内部人士反馈称,并未收到相关通知。但他们向记者坦言,在这两个交易日内,确实有逢低抄底的实质性自发举动,买入的主要为银行、消费品等蓝筹股,以及蓝筹类ETF基金。

  昨日市场传出"各保险公司接到保监会通知,要求权益仓位保持7成以上"的消息。对此传闻,多家大型保险公司内部人士反馈称,并未收到相关通知。但他们向记者坦言,在这两个交易日内,确实有逢低抄底的实质性自发举动,买入的主要为银行、消费品等蓝筹股,以及蓝筹类ETF基金。

  从采访情况来看,保守估计,大型险企近两日内买入规模或达百亿。仅一家大型保险公司的买入量就达到数十亿元,该公司内部人士透露称,"上周五开始买了一点,本周一买得更多,主要抄底了银行股和"两桶油",还有低估值的食品饮料板块等。"

  从与多位险企投资经理的私下交流来看,这两日险资进场抄底的动因,在于他们认为急跌之后必有反弹,应该抓住短期波动的操作机会。"我们内部的意见是,这波反弹应该会到4500点左右,至于之后如何操作,要视市场情绪等因素而定。目前,我们的权益仓位水平5成不到。"事实上,在今年这波行情中,保险资金的避险情绪一直较浓。多位保险资管业人士透露,彼时出于对后市的谨慎预判,及锁定收益、确保上半年财报业绩的需要,上证指数5000点上方之时,以中国平安、中国人保为代表的保险公司便开始有陆续回撤的迹象,开始赎回基金和兑现部分股票浮盈。"主要清理缺乏基本面支持的高估值品种,剩下的持仓品种有食品饮料、煤炭等前期涨幅较小的品种。"

  不过,也有没有及时离场的保险公司。据业内人士透露,有保险机构是在上周五开始"撤退"的,有基金业人士反馈称接到来自一些保险公司的基金赎回指令。一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内部人士分析称,"同业交流下来发现,有些保险公司恋战心态还是挺浓的,他们当时的观点认为上证指数能直上6000点。"

  对于后市,受访的多位保险投资经理向记者表示,"不盲目悲观也不盲目乐观,重要的是冷静,这次暴跌有清理融资杠杆的因素,但更多是股市短期内快速上涨积累的获利盘释放的风险。调整过后,应去伪存真,以时间换空间。"

  在确保绝对收益下才追求相对收益,这是保险资金的一贯投资诉求。上述一位保险投资经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