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巨头暗战山水水泥股东大会 资本市场搅局不断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转载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5/5/29 18:05:16  文章录入:萃富投资  责任编辑:萃富

制进行了调整,“将物资采购和财务权集中至集团公司,直接掐断了上述这些人的财路,所以他们集体辞职。”

  上述几位高管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承认,张斌上任后确实搞了这些措施,但是情形绝对不是陈学师所讲的那样,“我们是怕背黑锅,大宗物资采购都需要我们签字,但是我们不知道实情,签了的话是要负责任的,弄不好还会被送进局子里去。”

  辞职时他们提出要“张才奎妥善处理他们在山水投资的股份”。资料显示,董承田持股41765股,占比4.18%;于玉川持股43542股,占比4.35%;赵永魁持股27743股,占比2.77%;宓敬田持股15627股,占比1.565%;赵利平30479股,占比3.05%。

  这些股份的来源是,2004年10月,济南山水集团赶上了中国第一轮国企改革,拟定出改制民企、引入外国投资者,从而海外上市的战略规划。经过改制,职工集资而建的山东山水与摩根士丹利公司、鼎辉投资和国际金融公司三家外资共同成为济南山水集团的股东,并于2008年在香港上市。

  根据当时香港法律规定,股份公司股东人数不能超过50人。由此,投行为之设计了一个由9名高管组成的股份公司。山水水泥3939名职工股权以张氏信托和李氏信托的形式由张才奎和另一高管李延民代持。后来,李延民退休,所有股权均转交张氏信托。根据年报披露,2011年后张氏信托持有股份为81.74%,其中张才奎占股13.18%。

  就是这些股份,成为纠结在张才奎和前任高管间的症结。

  在陈学师提供给记者的一份2013年4月26日的材料上,双方协商内容主要包括:按我们的股份折合上述公司市值回购,设定每年回购的上线,包括金额和股份比例两个上线,购完为止。第一年4000万港币,以后每年6000万港币。每年回购比例不得超过10%。其中第一年4000万港币、不超过10%的交易在2013年9月30日前完成。

  不过,这个方案遭到张才奎否决,他表示:“你们退出,4000股民怎么办?我要认真考虑,详细周密做一个长远方案,让这件事情在合法情况下有序完成。”

  “这么大的亏,傻子都能看出来”

  2013年11月12日,山水投资推出《境外信托退出性收益分配方案》和《中国山水投资有限公司股份回购方案》,该消息在高管和近4000名股东间荡起了轩然大波。

  两套方案核心内容基本一致:股份回购方案针对7名显名股东,而信托退出方案针对3939名不具名股东。针对7位显名股东的方案则将回购股份予以注销,而信托退出方案的职工股权权益将保留在张氏信托中由张才奎继承。在办理程序上,股权回购和退出信托计划分3期进行,每期10年,所用资金来自于上市公司山水集团的分红。

  这一退出方案显示,“受益人将自签署相关文件之日起不再享受及自动放弃其他任何常规的信托收益归属、分派及/或支付的权利”,立刻签字就意味着职工不能再获得任何股权收益,但变现最迟却要30年以后。因为回购“分三期完成,原则上每10年一期。股权价值与山水公司股票价格挂钩,第一期价格打八折,第二期打九折,第三期不打折。”

  “30年,我都埋在土里很多年了。”有人戏谑。很显然,这两个方案员工和高管都不同意,更让他们不能接受的是,“公司股份回购所需资金均来源于公司自有资金,为公司于上市公司取得的年度分红。”在很多职工眼里,这是老板在用本应属于自己的分红收购自己的股权。

  “这么大的亏,傻子都能看出来。”很多人表示不解。

  不过,陈学师的解释是,“山水投资成立之初就是为了代持员工股份,本身没有实质性生产经营,所以回购股东的股份只能用山水投资的分红。”

  对于陈学师的说法,上述几位高管表示,陈学师这么说是混淆概念,把股东分红和股份转让的资金来源混为一谈。山水投资确实没有具体经营业务,收益主要来源于每年从山水水泥分得红利,这些红利就是山水投资的利润,理应属于全体股东,按年分配。

  多名山水职工反映,因惧怕“不退股,就停职开除”,已被迫在退股协议上签字。不过,在职工抗议声中,股权回购计划最终未能进行。2013年12月,张才奎签发了一封《致股东工友们的一封信》表示,将原来30年的回购周期改为每3年安排一期;不退股的员工,所持股份及今后分红权益按比例增加。

  至此,山水职工才意识到,张氏信托即酌情信托当初设立之时就没有必要,“在这个信托名下,我们只是信托受益人而不是股东,无权处理自己的股份,这严重侵犯了股东权利。”因此,他们希望张氏父子能把职工股权还回来,否则维权到底。

  数据显示,2008年山水水泥香港上市时,9名显名股东分别是张才奎、李延民、董承田、赵利平、赵永魁、宓敬田、李茂桓和王永平。其中,张才奎和李延民分别以张氏、李氏信托代表3939名职工代持,持股比例合计81.74%,张才奎个人实际拥有股权比例仅为13.18%;后7人持有18.26%股权。如果职工维权成功,股权比例很容易超过张氏父子。

  这不是张才奎希望出现的。不过,来自5月20日香港法院的判决,这位执掌山水水泥近30年的老帅面临即将失去控制权的危机。

  就在山水投资内部员工争夺控制权角逐正酣时,资本市场上的争斗异常激烈。实际掌控人、前高管、数千员工这是明线,民企、央企、外企这是暗线,各种身份的角色开始在这个是非场中露面,让原本扑朔迷离的股权之争增添了诸多色彩。

  事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