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下周主力机构最看好的十大金股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转载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5/5/29 18:02:21  文章录入:萃富投资  责任编辑:萃富

外白电资产注入国际化发展再发展

  核心观点:

  青岛海尔拟收购海尔新加坡投资控股100%股份,收购完成后,除尚处整合阶段的Fisher&Paykel资产外,公司将完成集团的海外相关白电资产整合。

  此次收购采用现金收购方式,支付48.7亿元,,较54.15亿元的评估值折让10%,对应标的2014年3.56亿元净利润,PE为13.69倍。

  分析与判断

  (一)兑现5年承诺的重要步骤,统一集团白电资产平台海尔集团2011年除公告,承诺5年内解决集团与上市公司同业竞争、减少关联交易。其后,上市公司先后完成2011年收购模具等10家上游配套公司、2014年收购海尔空调电子等四家公司少数股权等工作,此次海外家电资产注入,是履行承诺的又一重要步骤。

  此次注入未注入斐雪派克相关资产,主要由于斐雪派克及其下属资产尚处于整合期,财务表现尚未达到公司预期。海尔集团拟将该部分资产交由上市公司托管,并承诺于2020年6月之前向公司注入或通过其他符合监管要求的方式处置斐雪派克相关资产。

  根据2011年初公司承诺,未来集团彩电等资产仍存在预期可能。

  (二)完善海外布局,拓展海尔全球市场此次收购资产中包含9个海外工厂,布局覆盖亚、非、欧、美四大洲。收购完成后,将进一步完善公司海外战略布局,统一海尔国际化平台,加速拓展国际市场,有助于加强公司的全球竞争力和影响力。

  海尔自有品牌出口以及海外供应链体系的本土化上拥有领先地位,海外生产海外销售占比出口比例超过50%。海外资产整合后,将进一步加强海外运营效率,协同海外资源、研发、品牌及渠道等多方面优势,加快海尔国际化进程。

  (三)网络化战略、智能化布局,未来将持续推进落地2013年公司引入KKR战略合作,整合KKR全球资源,借助其在电子商务、智能家居、物联网、物流等产业链丰富的人脉资源,发挥协同效应,加快公司实现全球运营,推进智能化,实现公司网络化战略目标。

  海尔在智能家居、互联工厂等方面,已取得行业领先,成为家电行业智能化和自动化转型的标杆。看好海尔在家电转型中的领先优势,公司未来在智能家居、互联工厂以及资产整合仍存在多种催化剂和超预期可能。

  投资建议

  预计公司15年、16年EPS分别为1.99元、2.39元,目前股价相对2015年估值15倍左右。2015年公司在高端领域突破值得期待。同时,公司网络化战略加速公司向平台商转型,在智能家居、智慧互联工厂、转型O2O服务平台、供应链整合等业务,亮点持续不断。

  集团黑电资产仍存在注入预期。未来每股收益及估值水平均有较大提升空间,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激烈

  (银河证券)

  中科曙光:充分受益互联网+和国产替代战略实施

  营收快速增长,费用管控良好

  受益国产替代,公司营收增长强劲。2015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54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0.7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3277万元,较去年同期减少1080万元,整体营收及利润情况符合预期。在自主可控的大背景下,以服务器为代表的基础硬件类产品将是国产替代的排头兵,公司在中低端服务器、高端服务器等领域有着较强的技术储备和产品实力,因此在市场机遇到来时,公司营收及利润将会出现较大提升。

  硬件产品出货增加明显,拖累整体毛利率水平下滑。2015年一季度,公司销售毛利率为19.64%,较去年四季度下滑0.33个百分点,毛利率水平继续呈下滑趋势。按2014年年报披露数据分析,毛利率水平较低的硬件产品出货量增加明显,带动整体毛利率出现下滑,而软件卡发、系统集成等业务毛利率水平较高,但由于此块业务收入增速低于硬件产品增速,因此公司整体毛利率水平出现下滑。随着公司高端服务器、高性能计算机、软件卡发等业务收入增速逐步提升,公司毛利率水平有望止跌回升。

  费用管控良好,期间费用水平较为合理。2015年一季度,公司期间费用率为30.07%,较上年同期下降14.53个百分点,具体来看,除受销售规模增加,销售费用同比上涨外,管理费用及财务费用均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显示出公司费用管控良好。

  受益国产替代,给予“增持”评级

  公司将充分受益于国产替代战略的不断推进,中低端及高端服务器产品出货量将大幅提升。且随着国家“互联网+”战略的提出,未来各地方必将推进云计算及大数据中心建设,这必将对高性能计算机、服务器及存储类产品产生需求,公司作为国产服务器及高性能计算机领军企业之一,必将受益于国家“互联网+”战略的实施。预计公司2015年-2017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39.9、56.2和78.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2.74%、40.83%和39.11%,EPS分别为0.51、0.62和0.77元/股,给予“增持”的投资评级。

  (渤海证券)

  赛象科技:精细化管理业绩有望稳步增长

  年报摘要:

  公司2014年实现营业收入7.34亿元,同比增长9.12%;归母净利润5065.28万元,同比增长4.92%;基本每股收益0.26元。2015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亿元,同比减少19.71%;归母净利润为983.81万元,同比减少13.38%;基本每股收益为0.02元,同比减少66.67%。

  点评:

  业绩整体表现平稳

  公司2014年收入同比增长9.12%;利润增长4.921%,基本符合之前的预期。尽管2014年国内外经济形势仍旧严峻,并且轮胎行业受整体经济环境以及美国双反调查影响动荡不安,但公司在2013年橡胶机械行业订单需求旺盛的形势下,2014年上半年总体趋势平稳,不过从下半年开始订单数量呈现下降趋势,并有一定的资金回笼压力。整体上公司业绩表现平稳。

  产品结构持续改善精细化管理有效控制成本

  公司的主要产品包括成型设备、挤出设备、裁断设备、钢丝圈缠绕设备和检测设备等。由于在生产工艺、制造难度上存在客观差异,成型机产品是相关设备中单机价格和毛利率水平最高的产品。随着下游轮胎制造行业需求的回暖,公司在产品结构的优化进程中掌握了更大的主动权,成型机在产品结构中的占比不断提升。同时针对以销定产、产品定制化的特征,公司通过优化零部件选型、合理分配外协加工量、加强供应链及设计生产服务各环节的有序衔接等措施,以流程化制度化的方式形成成本控制机制,促进了公司产品生产效率的稳步提高。

  投资建议

  尽管公司受宏观环境影响,订单数量受到影响,但公司通过精细化管理有效控制成本,有望抵御系统性风险。预计公司2015-2017年EPS分别为:0.07、0.08、0.08元/股,给予公司增持的投资评级。

  (渤海证券)

  通威股份:强强合作推进“渔光一体”战略

  事件描述

  通威股份与林洋电子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事件评论

  合作双方将共建渔光互补光伏电站。

  《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主要内容如下:

  1、在长三角地区共同建设600MW渔光互补光伏电站;2、双方充分发挥各自资源优势将清洁能源和水产业结合,实现渔光互补发展;3、合作期限为5年,即从2015年5月26日到2020年5月26日。

  此次合作有助于公司进一步推进“渔光一体”战略。主要基于:

  1、林洋电子光伏业务资源优势明显。截至2014年,林洋电子已与江苏、山东、安徽等地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书,累计储存光伏电站容量1.2GW,并有100MW光伏电站实现并网,后期与通威合作空间巨大。2、公司“渔光一体”发展前景广阔。截至2013年底,国家已审批通过的渔光一体项目1.088GW,而全国淡水池塘养殖面积3855万亩,对应“渔光一体”可用空间达到11565GW(1万亩建3GW)。

  公司未来看点如下:1、养殖回暖带动公司饲料主业增长。一方面2015年暖春气候下水产养殖势头良好,另一方面猪价反转趋势确立,全年公司饲料业务收入增长将在20%以上。2、与BioMar合作强化公司水产饲料龙头地位。合作生产的高端海水鱼料与公司淡水鱼料形成良好互补,并有助于将增加公司整体销量及提升毛利水平,更有助于提升公司研发与技术实力,加速国际市场的开拓步伐。3、“渔光一体”成为公司利润新的增长点。

  公司一期计划天津、如东和西部地区合计推进110MW的“渔光一体”及“牧光一体”项目,按照1MW每年贡献30~40万元利润计算,新增利润3300~4400万元;后期公司计划三年推进1GW,合计贡献利润3~4亿元。4、公司后期还会推进智慧渔业。从国际经验来看,丹麦渔业70%为设施渔业,且具有较高的性价比,而公司作为水产饲料的龙头,积累的丰富的养殖户入口,未来更利于打造智慧渔业生态平台。

  维持“推荐”评级。考虑到公司增发预案对业绩的增厚及股本的摊薄,预计公司15、16年摊薄EPS分别为0.51、0.74元。

  风险提示:

  智能渔业及渔光一体项目进展不达预期;养殖业低迷。

  (长江证券)

上一页  [1] [2]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