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私募主力早间股票市场传闻及消息精选(05.22)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转载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5/5/22 17:45:57  文章录入:萃富投资  责任编辑:萃富

营业务将增加镍钼矿采选及深加工业务,公司的资产质量、财务状况、盈利能力将得到根本性的改变。

   ★鹏博士携手银联 布局综合支付业务探讨互联网金融

  鹏博士公告,公司与银联商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书》,在互联网金融、信息使用、技术支持及服务等方面进行广泛合作。

  点评:通过与银联商务的紧密合作,公司及下属分子公司将享受行业内同等规模商户最优交易手续费费率,有利于公司进一步降低成本,统一支付体系,提升服务水平,增强公司差异化竞争优势。双方还探讨在互联网金融和信息服务方面开展更深层次的合作,进一步增强各自在行业内的竞争优势。

  ★美盈森打造互联网包装印刷生态圈

  美盈森公告称,拟出资5亿元设立全资子公司小美集科技有限公司,以及拟出资5000万设立美莲检测有限公司。小美集科技有限公司将积极发挥互联网包装的长尾效应和众包功能,实现包装印刷、策划设计及个性化产品制造、电商物流配送、支付等一体化服务的全产业链整合。

  点评:设立小美集科技,围绕“互联网包装印刷生态圈”,公司将搭建更广阔的个性化定制服务运营平台和生态系统,将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发展供应链金融、信息传播及相关业务融会贯通、合纵联横。

   ★银河投资并购南京生物 布局精准医疗产业链  

  继与控股股东银河集团共设60亿元生物医药并购基金之后,银河投资计划再斥资5亿元,投资南京生物,为布局精准医疗产业链奠定基础。

  点评:南京生物已初步形成以模式动物小鼠销售、人源化小鼠平台测试服务、新型药物的研发和技术平台孵化的业务发展模式。南京生物作为国家遗传工程小鼠资源库的商业化运作平台,银河投资成功入主后,将实现在肿瘤药物研发及治疗领域的战略布局。随着投入的增加,南京生物有望产生良好经济效益。

   

  【重要新闻点评】

  发改委:千亿级稳增长工程将落地

  根据国家发改委网站信息,5月18日以来共批复超逾4500亿元基建项目,未来还将有一系列稳增长工程包陆续落地,包括今年将超过4300亿元的网络建设投资。同时,不少地方PPP项目推进速度正在加快,一些几百亿甚至几千亿的项目开始上马。

  简评:昨日公布的汇丰PMI数据不及预期,当前稳增长压力较大,加快基建项目投资是稳增长的抓手,核电、高铁等相关概念股将受益。

  养老金投资改革方案将公布 或有万亿资金入市 

  从多位知情人士处获悉,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改革方案目前已经制定,经国务院批准后最快上半年对外发布,较大可能在三季度发布。河南省人社厅有关人员也据记者表示,目前各省社保厅也在制定相关的配套改革方案。

  目前我国有3.5万亿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如果按照企业年金入市比例,理论上有1.05万亿养老金可以入市。

  简评:如果按照目前的疯牛格局,可能不等到三季度,沪指就会冲到5000点上方,创业板冲到4000点,养老金能否在这样的高位接盘,必将引起争议。

  美股标普历史新高 油价大涨金价收低

  美股周四收涨,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上涨0.01%报18285.74点;标普500指数上涨0.23%报2130.82点;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上涨0.38%报5090.79点。欧洲主要股指中,法国CAC40指数涨0.26%;德国DAX30指数涨0.14%;英国富时100指数涨0.09%。

  纽约商品交易所7月主力原油合约周四涨1.74美元,收于每桶60.72美元,涨幅是3%。纽约商品交易所6月主力黄金合约周四跌4.60美元,收于每盎司1204.10美元,跌幅是0.4%。

  简评:美联储会议纪要显示不太可能在6月加息,美股上涨。至于A股,打新资金归来,沪指有望上攻4572点,创业板冲3600点,但证监会新闻例会,需预防尾盘震荡。

   

  【主力动向曝光】

  解密万亿新增融资:资金流向中小板及创业板

  在新增的万亿融资中,资金流向已出现变化,中小板及创业板对融资资金的吸引力明显提升

  根据沪深交易所最新发布的数据,两市融资余额于5月20日首度突破2万亿元。两市融资余额于去年12月中旬首度突破万亿元,仅在100个交易日后,已实现倍增。而在新增的万亿融资中,资金流向已出现变化,中小板及创业板对融资资金的吸引力明显提升。

  资金在流入 杠杆率未提升

  去年12月19日,两市融资余额首次突破万亿元。去年12月份,两市日均融资资金净流入120亿元,总规模与增速在当时被视为奇观。而在本周,两市融资余额轻松实现倍增,万亿新增杠杆资金流入A股市场。

  去年12月19日以来的100个交易日中,尽管经历了春节因素、大盘调整、两融监管趋紧等各种外部因素的影响,两市融资日均净流入维持在百亿元之上。4月至今,两市融资日均净流入更是达145亿元。

  两融规模从去年7月以来,呈现加速扩张。去年7月初,大盘在2000点徘徊时,两市融资余额稳定在4000亿元左右,之后用了102个交易日实现倍增至8000亿元。去年下半年,两市日均融资资金净流入50.67亿元,仅为目前水平的三分之一。

  融资余额过去5个月间的倍增主要来自存量投资者加大融资规模。数据显示,目前A股市场有融资投资者360万人,而融资余额首破万亿时这一数字为291万人,净增69万人,增幅仅为19%,明显低于融资余额增幅。与此同时,人均融资余额从去年年末的34.3万元增长至目前的55万元。

  不过,存量投资者加大投入并不意味着杠杆倍数的增长。数据显示,近期市场平均维持担保比例在260%左右,较去年12月末不降反升。券商信用交易部门人士表示,这主要是由于今年以来行情继续保持强势,投资者手中的担保品市值增长,同时进一步将自有资金投入证券账户,这些都为投资者在保持杠杆率稳定的基础上增加融资提供了基础。

  数据显示,去年12月以来保证金增速与融资增速基本保持一致。去年12月中旬市场保证金日均余额12085亿元,上周在打新资金流出的干扰下仍实现日均24771亿元,净增1.2万亿元。

  资金偏好出现微妙变化

  在融资流入速度不断提升的同时,新增万亿融资资金的分布与去年下半年有所不同。去年12月19日以来,深市融资余额增幅为109%,沪市融资余额增幅为96%,深市略高于沪市,而中小板及创业板期内融资余额增幅则达128%,明显高于主板。

  在个股层面,中国平安、中信证券等大盘蓝筹受益于其大市值和更加宽松的两融风控参数,在吸纳融资资金总量上依然名列前茅。中国平安在万亿元新增融资中分得280亿元,居两融标的首位。但值得注意的是,创业板融资余额最高的乐视网,其流通市值仅为中国平安的5%,但融资余额为中国平安的13%,期内融资净流入规模为中国平安的19%。

  在去年12月以来融资余额增幅最大的个股中,有6只流通市值在10亿元以下。其中创业板个股掌趣科技吸纳40亿元融资资金,融资余额增幅达2142%,排名第一。同时,截至5月20日,两市有8只个股融资余额占流通市值比超过20%,其中半数为创业板及中小板个股。

  不过,随着市场不断上涨,中信、国泰君安、华泰等主流券商近期已对部分高估值两融标的采取收紧折算率、保证金比例等措施,引导投资者降低对此类个股的杠杆倍数。

  未来两融增速或放缓

  自去年下半年以来,不断有券商分析人士对融资余额上限做出测算,但多个瓶颈关口均被轻松突破。这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券商在牛市行情中盈利出现爆发式增长,得以做大资本金提升杠杆基数。同时,行情火爆使得券商再融资计划得以顺利推行,资金压力得到动态缓解,造成了融资余额瓶颈不断被突破的现象。

  国泰君安认为,如果按照当前券商净资本规模测算,两融理论上限约为3万亿元,因此目前规模硬约束尚不明显,预计两融规模仍将随着行情趋势缓慢上升,短期内难以见到绝对额的降低。

  瑞银证券分析师崔晓雁表示,券商两融业务需扣减净资本并计提风险资本准备。根据监管规定测算,证券业2014年末净资产、净资本可支撑超过4万亿元的两融增量。目前阶段净资本尚不构成两融发展的制约。但部分中小券商已出现无钱可融的现象,显示券商资产负债表扩张速度仍是制约两融增速的关键。

  2015年以来东方证券、东兴证券等先后完成IPO,中信、光大等发布了H股融资计划,国信公告拟再融资,证券行业资本实力正通过股权融资得到快速提升。业内人士预计本轮密集的股权融资完成后,证券行业净资产将提升至10500亿元以上,净资本或可达到8000亿元左右,届时可进一步支撑包括融资融券在内的创新业务发展。

  崔晓雁认为,过去几个月中融资余额月均环比20%以上的增速将难以持续。随着融资融券余额基数的提升,以及券商更为谨慎地发展融资融券业务,未来融资融券余额的增速很可能放缓。预计2015年末证券行业融资融券余额将达到2.5万亿元,2016年末达到3万亿元。(.上.证)

  机构加仓次新股和新兴概念重组股

  进入5月以来,大盘V型反转,创业板则扶摇直上。在新兴产业概念股中,次新股和收购重估股最为火爆,不少个股连续涨停。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此轮新兴概念股的上涨中,机构加仓成为股价上涨的主动力。

  本轮行情在4月底跃过4500点之后,5月初开始震荡下跌,部分中字头股票大幅下跌,在资金此消彼长的轮换中,创业板开始发飙。截至昨天,创业板指数已经上飙23.43%,其中涉及互联网新兴概念的收购重组股,以及在新经济环境下具有卡位优势或者数据支撑的个股,受到机构追捧。

  沪上某私募基金经理表示,在当前的市场飙涨环境中,资金寻找次新股和具有收购新兴产业的概念股。尽管部分概念股炒作氛围严重,但是相对于当前热度不减的创业板来说,危险的地方也是相对安全的,所以游资选择新兴概念股进行攻击,从最近两三个星期的市场表现看,追高进入的投资者依然回报惊人。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5月20日,上市公司收购资产已经高达883次。通过收购新兴概念领域资产,让此前传统业务穿上新装后,受到资本市场追捧。以龙生股份为例,复牌以来已经上涨了10倍,5月份以来已经实现翻倍;长亮科技复牌以来涨幅也近3倍;部分具有新兴产业概念的上市公司,涨幅同样巨大。

  在南方某基金公司业内人士看来,由于市场火热,尤其是对于新兴产业概念股,此前对公司的估值体系已经失效,不少投资者依靠市梦率开始估值。在当前的市场中,部分短线操作高手可以博得较高的收益,但是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跟风炒作的风险也在不断积累。

  沪上一家中型私募基金投资总监表示,牛市总是与泡沫共同存在的,在泡沫推高的市场中,上市公司发布收购战略,非常容易募集到资金,通过资本市场的杠杆效应,可以让优秀公司迅速成长起来,但是对于投资者来说,在泥沙俱下的市场中,选择优秀公司的难度也会加大不少,投资者需要注意其中的风险。(.上.证)

  私募大佬王亚伟和徐翔调研了这些股

  炒股不跟解放南,便是神仙也枉然!

  在A股“牛”不停蹄的节奏下,伟哥、翔哥等大咖们最近都在忙什么呢?今日,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

  统计数据显示,3月11日以来,沪指大涨逾千点,私募共计调研238家公司,创业板和中小板公司竟然占到了9成,行业方面,计算机等高人气行业依然牵引着私募的目光。

  A股牛气,资产管理行业业绩随之沾光。私募前4个月业绩显示,排名前100名股票策略私募基金平均收益率为92%,超越大盘同期55个百分点。我们对前100名私募基金统计,选取旗下入围基金超过3只私募机构,结合王亚伟、徐翔、赵军等大佬主导知名私募机构,发现57家公司近两个月来成为绩优、知名私募调研“宝地”。

  3月11日以来,王亚伟掌舵的千合资本已调研了8家公司,除燕京啤酒外,其余7家公司均是中小创股。从调研对象所属行业看,计算机、电子等热门行业均有公司入围,比如新国都、同有科技和欣旺达,均在4月以来接受千合资本调研。

  值得注意的是,新国都和欣旺达除了吸引知名私募机构前去调研,也成为3月11日以来各类机构扎堆调研的热门公司。数据显示,仅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