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政策加油+技术清障 煤层气产业后市将爆发(附股)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转载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5/5/15 17:48:48  文章录入:萃富投资  责任编辑:萃富

  本文涉及重要上市公司:阳泉煤业(行情600348,咨询)、安源煤业(行情600397,咨询)、恒泰艾普(行情300157,咨询)、准油股份(行情002207,咨询)、惠博普(行情002554,咨询)

  编者按:令人生畏的“瓦斯”将华丽转身,成为“清洁中国”的重要力量,在“十三五”开启产业链的黄金时代。

  提起瓦斯,许多人并不陌生,但它的另一个名字——煤层气,却未必为大多数人所熟知。通俗来讲,“瓦斯”其实就是储存在煤层中的天然气。数据显示,我国煤层气资源量达36.8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三,可采资源量约10万亿立方。2015年中国天然气供需缺口预计达693.06亿立方,而可采煤层气产量约230.10亿立方米,若煤层气得以有效利用,可弥补天然气缺口近三分之一。

  然而,现实情况并不如意。据国家能源局数据,2014年我国煤层气(瓦斯)抽采量170亿立方,而利用量只有77亿立方。《煤层气开发利用“十二五”规划》提出,到2015年国内煤层气产量达到300亿立方。若按照当前开采速度,目标“放空”并不惊讶。

  造成我国煤层气资源量巨大但开发利用不足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是政策扶持不够到位,二是技术攻关还需加强。“我国煤层气已由商业开发初期阶段迈向正常商业化开发阶段。在这个历史特殊时期,尤其需要‘加油清障’。‘加油’即营造更好的政策环境,‘清障’即加强科技攻关,破除技术障碍。”中联煤层气公司原董事长孙茂远如是指出。

  业内人士透露,当前各方对加强煤层气勘探开发空前重视,煤层气补贴标准由0.2元/方提高至0.4-0.6元/方的预期强烈。在业界多番呼吁下,煤层气开发相关审批程序也望进一步简化。

  另据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位于山西、陕西境内的三交项目有望近期内取得国家能源局ODP批准,成为我国第二个正式进入商业性开发的中外合作煤层气项目。该项目具备开发5亿方/年生产规模的资源条件,将为我国煤层气商业开发积累经验、树立典范。

  业内人士认为,在政策力度加大、技术攻关加快、示范项目效应等多重因素催化下,煤层气产业投资热情有望被再次点燃。不少上市公司已纷纷宣布涉足或转型煤层气开发。开采环节投资增速将拉动煤层气上游产业链发展,产量增长后将带动下游储运分销市场进一步发展。

  上市公司投资暗涌

  或是看到了煤层气产业的广阔前景,中国证券报记者注意到,近年来不少A股或H股上市公司纷纷公告涉足或转型煤层气开发,以期提前布局。

  煤企“兼顾”煤层气,属于意料之中。在煤价持续下跌、业绩下滑的背景下,阳泉煤业2015年初收购煤层气发电厂51%股权,借用自身的资源禀赋,开启向煤层气业务方向的拓展。安源煤业亦是如此,公司2014年投资设立江西煤层气开发利用有限公司,拟整合江西省内资源,并拓展云贵等省外区域,转型综合能源。

  油服公司收购煤层气区块,意在全面布局天然气产业链。惠博普2013年7月公告,以自有资金约人民币1.3亿元收购DartEnergy(FLG)Pte.Ltd100%股权,从而获得柳林地区煤层气资源开采产品分成合同25%的权益,向上游资源领域延伸。此外,恒泰艾普、准油股份等也均曾公告涉足煤层气领域。

  房企瞄上煤层气,意在转型。在房地产领域陷入经营困境的中房股份(行情600890,咨询),2014年4月发布定增方案,拟通过收购江苏国盛股权进军煤层气领域,在沁水盆地与中联公司进行煤层气项目合作开发,谋求脱困转型。

  H股市场上也不乏专注煤层气领域的公司。上述三交项目的外方作业方——奥瑞安能源国际有限公司就是由H股上市公司中国油气控股(0702.HK)全资控股。2014年,公司煤层气销售增长强劲,年内销售4,424万立方米,按年增45%,产销比例达94%。煤层气业务已成为中国油气控股的核心业务,截至2014年6月底,归属于煤层气业务的资产总额已达36.2亿港元,占总资产85%。

  “页岩气开发对技术、装备要求较高,在中国可能大企业更合适。而煤层气技术差别大,需要更细化,一些中小公司具有优势。”孙茂远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过去许多外国大公司在中国进行煤层气勘探开发曾遭遇技术的“水土不服”,目前外资合作比例已由最高时期的85%降至目前的30%-35%。近年来,一些中小民营公司却凭借独特的技术优势异军突起,如北京奥瑞安能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山西省沁水县程远机械工程有限公司、泛亚大陆公司、陕西国昊公司、河南贞元集团等。

  但他亦指出,煤层气开发光有技术还不行,融资渠道也很重要。煤层气进入商业开发阶段后投入会很大。一般而言,一口煤层气直井成本在250-300万元之间,水平井约1200-1700万元,更复杂的多分支水平井则要四五千万。“过去一些外国公司就是因为后续资金跟不上,只好放弃了,因此煤层气开发一定要走市场化道路。”孙茂远强调道。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