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主力最新动向追踪(05.08)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转载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5/5/8 17:43:35  文章录入:萃富投资  责任编辑:萃富

结构化信托模式”产品的发行。业内人士称,这相当于回到最初的模式。

  单一账户产品募资难度高

  “证监会只是叫停了伞形信托,其他杠杆融资的业务仍正常开展,主要是开展单一账户的结构化信托模式;现在我们一般是找单个机构客户配比资金,而不再募集个人客户资金了。”一位中型券商资管部人士向记者表示。

  据了解,伞形信托产品的交易结构,是在一个信托通道下设立很多小的交易子单元;通常一个母账户可以拆分为20个左右的虚拟账户,按照约定的分成比例,由银行发行理财产品认购信托计划优先级受益权,其他潜在客户认购劣后受益权。

  而“单一账户模式”则是最简单的交易结构,只需要一个劣后投资者。金融机构此前之所以采用复杂交易结构的伞形信托,主要目的是降低募资门槛。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伞形信托客户认购劣后受益权的资金门槛仅500万元,而认购单一账户的结构化信托产品的资金至少需要达到5000万以上。也就是说,对于券商和信托公司而言,发行单一结构化信托产品大大增加了其募资的难度。

  据上述券商资管部人士透露,(针对)此类单一账户的结构化产品,银行资金对劣后资金方的要求比较严格,并不是所有的机构都能满足条件,而且杠杆比例一般为1:2或1:2.5。而对于条件特别优秀的企业,部分银行也愿意将杠杆比例放大至1:3。“最初提供融资服务就是以单个机构作为劣后受益权认购方,而银行理财资金认购优先级(受益权);发展到后期,(发行方)需要募集大量的资金,所以设计了伞形信托以降低募资门槛。现在监管层叫停伞形信托后,(相当于)又回到了最初的模式。”一位大型信托公司华北业务负责人向记者表示。

  第三方私募产品日趋火热今年一季度,A股持续演绎牛市行情,信托公司则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信托业协会公布数据显示,

  截至3月31日,证券投资(股票)信托规模约为7770亿元。

  尽管信托资金入市热情不减,但上述信托华北业务负责人向记者表示,伞形信托逐步被叫停后,信托募集资金的难度加大;单一账户的结构化信托产品的发行难度大,收益相对较小,对于信托公司从业人员开拓业务的吸引力大幅降低。信托募集资金的收益普遍在0.4%~0.5%之间,5000万以上的单个客户对于信托公司也是稀缺资源。

  在银行理财资金进入股市的渠道中,除了金融机构发行的伞形信托、单一账户的机构化信托产品之外,如今通过第三方理财机构发行的私募产品进入股市也越来越流行。《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去年《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登记和基金备案办法》出台后,包括诺亚财富、恒天财富在内的多家第三方理财公司获得了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牌照,并在随后自主发行了多款配资的私募产品。

  业内一位知名第三方理财机构CEO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目前,我们平台发行的,针对打新的私募产品,总规模为6亿元,其中劣后资金1亿元向合格投资者募集,银行理财资金以5倍杠杆参与优先级的认购。去年以来,A股市场逐渐明朗的投资机会,使得市场对于配资的需求猛增,三方市场发行此类产品越来越普遍,杠杆比例普遍在4倍左右。随着A股牛市的确立,配资的需求仍在加大。”

  据上述第三方理财机构CEO透露,银行理财资金的资金成本在7.2%~8%之间。

   

   信托资金入市凶猛 一季度偏爱TMT和消费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信托资金不仅入市步伐同比大幅增长,而且刚刚披露完毕的上市公司一季报更是透露了其最新动向:除了进行传统的股权投资外,信托资金颇为青睐的板块为TMT和大消费类个股。

  信托资金入市“凶猛”

  股市的火爆以及赚钱效应的示范,让信托资金加速进入A股的步伐还在持续。用益信托在线统计显示,2015年1月1日至5月7日,集合资金类信托中投向证券投资类的信托计划共计发行1378个,规模总计达717.07亿元,同比去年同类产品的成立数量和规模分别大幅提升110.7%和232.9%。

  而中国信托业协会的统计数据也显示,今年一季度末,证券投资信托规模高达2.23万亿元,较去年同期水平同比增长79.84%。证券投资领域的资金占比首次超越金融机构,成为资金信托的第三大配置领域,占比达到16.56%。其中,投向股票市场的信托规模约为7770亿元,其占信托资产总规模为5.77%。

  事实上,去年二季度以来,信托资金作为市场上的“先行者”之一,已经早早入市淘金。有业内人士透露,目前信托资金多以证券投资类产品的形式入市,而受益于股市的火爆,这类产品的发行热潮还在延续。

  偏爱TMT和消费

  经历了2014年第四季度金融蓝筹股的“狂飙突进”,今年第一季度创业板等成长股的行情,令市场风格再次转向的同时,也让信托资金的投向发生了转变。

  统计显示,截至今年第一季度末,证券投资类信托产品的资金持股市值合计约为1519亿元,相较于去年第四季度末增加了237亿元。

  细分到具体行业,证券投资类信托资金的持股偏好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从信托资金所持个股的总市值来看,今年一季度,科大讯飞、上海莱士、双鹭药业、三聚环保、步步高、美邦服饰、汤臣倍健、中源协和等公司较受信托资金的偏爱。分析这些个股所属的行业,可见信托资金比较青睐的个股分别属于TMT和生物医药、零售等大消费类板块。

  其中,某些个股甚至出现多个信托计划“抱团”购入的情况。如上海莱士的股东中就有中融信托-海通伞形宝1号证券投资集合资金信托、江苏信托-民生新股自由打资金信托三号、中信信托-建苏723和云南信托-云信-瑞鸿2014-22号单一资金信托的身影。

  而科大讯飞也由华润深国投旗下的润赢86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查询信托产品)和润赢87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联合持有。

  不仅如此,一季报还透露出在证券类信托计划中“潜伏”的私募大佬的身影。如三聚环保背后的外贸信托发行的昀沣证券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便是曾经的“公募一哥”王亚伟的头号重仓股。其通过昀沣证券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持有2538万股,按3月31日收盘价算,王亚伟仅通过这一信托计划的持股市值高达9.59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作为中长线持有人,信托公司以自有资金在资本市场进行的股权投资也颇有看点。在这类投资中,信托公司与旗下的证券类信托计划的持股偏好有一定的区别。根据东方财富choice资讯统计,截至今年第一季度末,金融类个股仍是信托公司的“最爱”。个股中,浦发银行、北京银行、国元证券、东北证券、东吴证券等继续成为几家信托公司进行长期股权投资的对象。此外,持有天音控股、南华生物、重庆路桥等个股的信托公司也仍没有进行相关的增减持操作。

  对此,有信托业内人士透露,作为机构投资人,信托公司对于相关股票的投资一般都出于中长期投资理念,故而其投资风格也相对稳健,持股数等变化故而不大。

   

   4月来大股东减持约756亿 文峰股份1个月套现70亿

  虽然A股本周遭遇了调整,但今年以来的强劲势头成为不少大股东减持套现的最佳时期。据统计,截至4月30日,2015年共有806家上市公司公告遭遇重要股东净减持,合计净卖出股份数为185.52亿股,参考市值为2165.42亿元。综合统计数据显示,4月以来,沪深两市上市公司重要股东的累计减持金额已高达755.8亿元。在减持数额较高的个股中,金融板块首当其冲,另外,国有股东也成为减持的主力军。

  4月以来重要股东累计减持约756亿

  综合统计数据显示,4月以来,沪深两市上市公司重要股东的累计减持金额已高达755.8亿元。反过来看,上市公司重要股东增持的却寥寥无几,4月以来仅仅增持了40亿元。以此算下来,4月以来,两市上市公司重要股东的净减持金额高达715.8亿元。

  如果把时间再拉长一点,今年前四个月,两市的减持数据已经远超去年全年1400亿元的减持市值。据wind统计数据,截至4月30日,2015年共有806家上市公司公告遭遇重要股东净减持,合计净卖出股份数为185.52亿股,参考市值为2165.42亿元;而去年同期536家上市公司重要股东减持的股份数为31.92亿股,参考市值仅仅为401.1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81.2%和539.79%。

  这当然是源于强劲不止的A股市场,今年前四个月,上证综指涨幅高达38.51%。

  在这波凶猛的股东减持潮中,可以明显看到,公司二级市场上股价涨得越猛,股东套现之心就显得更加迫切。如受益于“一带一路”战略、今年以来股价涨幅一度翻倍的中国中冶,近期就遭到了公司董监高组团套现13.72万股。

  在减持数额较高的个股中,金融板块首当其冲。兴业银行是今年前四个月被减持金额最多的上市公司,其两次遭减仓参考市值高达134.32亿元。2月11日、12日,恒生银行以每股13.36元的均价通过大宗交易减持5%股份,减持后扔持有5.87%的股份,有意思的是,恒生银行本次减持后兴业银行股价一路飙升,到4月17日已经创出历史新高21.42元。

  同期被减持的银行不止兴业银行一家,宁波银行遭到众多高管和原始小非们的减持,减持股份占总股本的0.71%;南京银行、浦发银行、交通银行、北京银行和光大银行都遭到小规模减持。同期工商银行H股和农业银行H股也遭到重要股东小规模减持。

  另外,国有股东的减持也相当引人注目。近日安源煤业就发布公告称,为落实集团发展战略,加快产业升级,筹集发展资金,4月30日,公司控股股东江能集团通过大宗交易系统出售所持公司股份共计4900万股,减持金额超过4亿元。再如江西铜业、中海发展等公司,国有股东也分别减持上市公司股份数千万股。

  文峰股份一个月内套现近70亿

  在最近发布减持套现公告的上市公司中,文峰股份大股东因在一个月内减持70亿而排在套现前列。

  4月8日,文峰股份宣布,大股东文峰集团之全资子公司新有斐大酒店,于4月7日通过大宗交易系统减持公司534.82万股(以高送转前的老股本计算),占公司总股本的0.72%。

  此后,4月15日、21日、24日、29日以及5月6日,文峰股份均发布涉及新有斐大酒店和文峰集团的减持公告。综合来看,二者这5次减持股份数量均为9240万股,累计减持数量为4.62亿股。经上述减持后,文峰集团尚持有文峰股份3.83亿股,新有斐大酒店则不再持有公司股份。文峰集团和其实际控制人徐长江属于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文峰股份3.86亿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20.90%,持股比例骤降5成。

  文峰集团方面的减持主要通过大宗交易系统进行,据上证所发布数据计算,自4月7日至5月4日,文峰集团方面累计卖出金额超过67亿元。接盘方的席位也较为集中,主要包括中信证券北京总部营业部、国泰君安深圳益田路营业部、国泰君安上海打浦路营业部和国泰君安上海福山路营业部。

  《投资快报》记者注意到,上述减持后,文峰集团方面与二、三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差距进一步缩小。而其在权益变动书中表示,不排除继续减持的可能。在此情况下,一些投资者认为文峰股份或将更换门庭,由代表泽熙投资的郑素贞上位。

  *ST博元大股东减持 翻身渺茫

  另一个减持的例子是徘徊在退市边缘的*ST博元。正当敢死队蜂拥进入赌一把时,*ST博元 大股东庄春虹选择套现。*ST博元大股东选择亏钱套现,似乎表明退市之后翻身的机会微乎其微。

  自4月29日以来,*ST博元已经迎来第五个跌停板。5月6日晚公告称,*ST博元大股东庄春虹通过上交所交易系统减持593.43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3.12%。当日*ST博元共成交2.38亿元,成交3922万股,庄春虹减持占了相当大一部分比例。

  截至5月6日收盘,庄春虹尚持有1404.38万股,占总股本的7.38%,仍为*ST博元第一大股东。庄春虹不排除在未来十二个月内继续减持的可能。

  3月27日证监会发言人邓舸表示,*ST博元因涉嫌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被移送公安机关后,相关退市机制的启动和实施,不受上市公司筹划或者实施重大资产重组进程影响。

  *ST博元如果全面纠正违法行为、及时撤换有关责任人员、对民事赔偿责任承担作出妥善安排,那么该公司可以向上交所申请恢复上市。 

上一页  [1] [2]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