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arEnergy官网上一些产品标注出的转换率则是11.4%~12.7%。
在竞争激烈、成本为王的太阳能市场里,电池转换率高从来不代表着利润转换率也高,这也是这些公司的早期投资者们纷纷离场的原因。转换率上的“世界纪录”虽然技术尖端,但距离现实中的商业化之路还颇为遥远。
产能状况
在被汉能收购前,AltaDevices公司CEO曾向《麻省理工科技评论》透露,AltaDevices公司在硅谷的生产基地的年产能只有2兆瓦,但因为没有足够的资金,所以这2兆瓦产能并未全部发动。
至于MiaSolé的产能,据丹尼尔·卡门称,该公司在硅谷工厂的年产能大约在150兆瓦,但能够用于商业运营的年产能只有60兆瓦;GlobalSolarEnergy位于亚利桑那州的工厂年产能则在40兆瓦,2012年还一度停止生产,在同年年底经过大幅裁员后才恢复生产。
也就是说,这三家公司的总计年产能加起来有192兆瓦,其中AltaDevices公司的2兆瓦生产线,成本几十倍于传统太阳能组件制造;GlobalSolarEnergy的40兆瓦产能,实际转换率在11%~12%;MiaSolé的150兆瓦产能,真正能投入商业化的只有60兆瓦。也就是说,这192兆瓦的实际商业化产能利用率只有50%,而且转换率和成本均不一。
这三家公司暂时还未回应《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关于被汉能收购后的“产能变化”等问题。
截至4月23日,在香港上市的汉能薄膜发电(00566.HK)市值约420亿美元,美国几家顶级太阳能制造商SolarCity、SunEdison、Sunpower、FirstSolar加起来的市值才不到250亿美元。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