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私募主力早间股票市场传闻及消息精选(04.24)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转载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5/4/24 17:37:44 文章录入:萃富投资 责任编辑:萃富 | |
|
|
R22产能,并在研发HFO-1234yf高端制冷剂。
【重要新闻点评】 新华网:监管层为A股再降温 一月两轮IPO再提速 昨夜,对于神经紧绷的券商策略分析师来说,又是一个加班写研报的夜晚,而对于很多重仓的投资者来说,则将度过一个辗转难眠的长夜。 昨日18时20分,证监会更新官方微博,宣布核发25家企业的首发申请,其中上证所10家、深交所中小板3家、创业板12家。证监会表示,这部分公司及其承销商将分别与沪深交易所协商确定发行日程,并陆续刊登招股说明书。根据此前惯例,最快下周就将有公司启动发行程序。 更为重要是的,证监会还表示,这批25家首发企业是根据市场情况和首发审核工作的进度,在本月内核准的第二批企业。下一步,证监会将在继续保持按月均衡核准首发企业的基础上,适度加大新股供给,由每月核发一批次增加到核发两批次。 就在4月2日,证监会才刚刚向30家公司下发了IPO批文。这意味着,在4月份累计有55家企业获得IPO批文,较此前明显放量。面对新股发行的突然加速,业内人士一致认为,监管层增加新股供给,除了解决居高不下的新股“堰塞湖”外,更是意在为火热的股市“降温”。 值得一提的是,从去年6月IPO重启以来,每一次新股批文下发及新股申购,都会对大盘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然而随着行情的持续火爆,以及场外资金的不断涌入,新股发行对于市场的影响也越来越小,甚至出现了打新资金冻结日股指大涨的反常情况。 简评:在目前市场资金充裕的背景下,新股发行提速的直接冲击并不大,更多还是对心理层面的影响。毕竟监管层希望看到的是“慢牛”,而不是“疯牛”。但是如果市场短期内继续暴涨的话,或许将迎来监管层更多的干预。 多数省份首季增长未达标 稳增长加码将唱响主旋律 据记者统计,除东北三省、浙江、内蒙古、西藏外,目前计有25个省(区、市)公布了2015年一季度的地区生产总值(GDP)数据。与各地年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全年增长预期目标相比较,计有19个省(区、市)一季度GDP同比增速未能达标,占已公布25个省(区、市)的76%。23日公布的中国4月汇丰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初值再创新低,又预示当前经济面临的下行压力仍然偏大。 多方分析认为,当前中国正处于传统增长动力减弱、新增长动力提升的换挡期,为防止传统动力过快衰减,稳增长政策有必要进一步加码,尤其是迅速推出一批基础建设投资项目,以确保经济得以在二季度趋稳。 实际上,4月以来,各省重大项目工程已在逐步推出。其中,江西省2015年第一批省重点项目安排193项,总投资6970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502亿元。江西省省长鹿心社表示,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扎实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是稳增长、调结构、增后劲的重要抓手。福建省发改委、省海洋经济办正式印发《2015年福建省海洋经济重大项目建设实施方案》,确定全省重点推进254个海洋经济重大项目。 简评:去年一季度,河北在31省份的经济增速排名中还是倒数第二。今年一季度,河北经济增速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是24省份中,同比提高最多的省份,成功"逆袭"。据了解,京津冀发展规划已通过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审议,更有媒体报道《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或于4月底下发,如今时间点已经临近。《规划》将明确区域整体定位及三省市定位以外,还将确定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近期、中期、远期目标。京津冀是继续自贸区、一带一路、长经济带等重大政策决策之后的又一大调结构、稳增长、促发展的良方。目前一带一路的炒作正进入尾声,同战略地位的京津冀有望接力成为市场主流热点。京津冀概念股如河北宣工、华夏幸福、冀东装备、河北钢铁、庞大集团、廊坊发展、冀东水泥、唐山港等值得关注! 四部委发布国家级新区健康发展指导意见 发改委、国土部、环保部、住建部等四部委联合发布《关于促进国家级新区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从优化发展环境、推动产业优化升级等角度,对促进国家级新区健康发展提出24项具体指导意见。其中提及在符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部署要求的前提下,鼓励先行先试,创造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赋予新区更大自主发展权、自主改革权、自主创新权。 国家级新区是由国务院批准设立,承担国家重大发展和改革开放战略任务的综合功能区。近年来,新区对促进经济发展、扩大对外开放、推动改革创新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部分新区仍不同程度存在着规划执行不严、土地等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程度不高、产业竞争力不强、体制机制创新不足等问题。 简评:指导意见着力突出加强新区的自主创新权,是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改革创新举措进一步落实,A股创投概念股有望迎来新一轮政策支持,可关注高新园区类个股如中关村、张江高科、东湖高新、南京高科、苏州高新等。
【主力动向曝光】 669笔大宗交易暴露热钱去向 银行等三行业仍是多头主战场 近期A股市场的行情可谓异常火爆,上证指数更是屡创近7年来新高。本周一沪市成交额超过1万亿元,导致系统爆表,创有史以来最高纪录。与此同时,大宗交易市场上也呈现出一片火热的景象。众所周知,大宗交易作为机构之间进行交易的一种手段,为投资者了解机构动向提供了参考。据研究中心统计显示,4月份以来截至昨日,沪深两市在16个交易日里共出现669笔大宗交易,涉及332只个股,大宗交易额达757.79亿元。在28类申万一级行业中,银行(100%)、非银金融(33.33%)和建筑装饰(15.71%)等三行业发生大宗交易的个股占比较高。 银行 仍存估值修复空间 据市场研究中心统计显示,4月份以来共有16只银行股涉及大宗交易,占行业内成份股总数的比例为100%,期间累计成交量为35178.5万股,累计成交额为475592.67万元。 具体来看,在16只银行股中,4月份以来大宗交易金额超过亿元的个股有7只,分别为:招商银行(263720.29万元)、北京银行(73497.24万元)、华夏银行(48033.74万元)、民生银行(17865.48万元)、交通银行(16283.63万元)、兴业银行(15831.41万元)和工商银行(11102.03万元)。 从二级市场表现来看,上述16只个股中,4月份以来股价跑赢大盘(上证指数同期上涨17.79%)的个股有2只,分别为:华夏银行(28.99%)、平安银行(28.05%)。除此之外,招商银行、浦发银行、光大银行、南京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北京银行、民生银行等个股期间累计涨幅均超过10%。 值得一提的是,央行近期的降准有望进一步对银行释放活力。截至2015年3月底,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规模125万亿元,全面降低存款准备金1个百分点,大约释放资金1.25万亿元;再叠加定向降准,预计此次全面降准+定向降准大约释放资金规模在1.5万亿元-2万亿元左右。 对于板块的投资机会,东北证券表示,今年以来,银行指数明显弱于大盘,因此在二季度,银行板块依旧存在估值修复空间。而此次降准的力度部分超出市场预期,因此将有助于银行股开启进一步补涨序幕。建议关注标的:招商银行、浦发银行、光大银行、南京银行等。 非银金融 两角度挖掘券商股机会 据市场研究中心统计显示,4月份以来共有13只非银金融股涉及大宗交易,占行业内成份股总数的比例为33.33%,期间累计成交量为10245.25万股,累计成交额为232684.73万元。 具体来看,在这13只非银金融股中,4月份以来大宗交易金额超过亿元的个股有5只,分别为:光大证券(85348.05万元)、国海证券(37754.16万元)、太平洋 (31516.6万元)、申万宏源(26782万元)和海通证券(14300.94万元)。 从二级市场表现来看,上述13只个股中,4月份以来股价跑赢大盘(上证指数同期上涨17.79%)的个股有3只,分别为:光大证券(34.98%)、国信证券(33.23%)和海通证券(28.11%)。除此之外,中国平安、中信证券、国海证券、申万宏源等个股期间累计涨幅均超过10%。 在非银金融子板块中,分析人士表示,近期,降准幅度超预期,再次刺激市场活性。牛市行情持续,券商直接受益,坚定看好。 投资机会方面,华泰证券表示,建议从两角度把握投资机会:首先,质优品种,一方面,资本市场是改革的核心地带,另一方面,券商股也具有蓝筹、成长双重属性;第二,价低品种,按2015年业绩测算,大券商市盈率15倍-20倍。推荐标的:中信证券、国信证券、光大证券等。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