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晚间私募内部交流揭秘 绝杀版个股传闻大曝光(04.16)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转载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5/4/17 18:17:51 文章录入:萃富投资 责任编辑:萃富 | |
|
|
传:百润股份 重组过会概率大,预调酒利润有望再超预期 事件:公司4月14日公告,对前次公告的重大资产重组方案(以非公开发行股份的方式收购关联公司巴克斯酒业100%的股权)进行调整:交易价格由55.6亿元调整为49.4亿元,发行数量由3.24亿股调整为2.88亿股,发行价格为17.17元/股。 点评: 预调酒行业由培育期进入成长期,收入实现爆发式增长。预调酒行业作为酒业新品类,在中国起步较晚,目前处于快速成长期,2014年规模约为25亿元, 同比增长约67%。预调酒具有年轻时尚、低酒精度和大众消费的属性,符合酒类饮品消费趋势,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目前我国预调鸡尾酒行业的知名企业主要有锐澳、冰锐、VK、吉伦达、蓝精伶等,其中以锐澳、冰锐为两大主导品牌,最近几年,巴克斯酒业的产量、销售额快速增长,目前已成长为我国产销量最大的预调鸡尾酒生产厂商之一,在国内市场占有率领先,由2013年的约20%左右逐渐增加至2014年的约40%左右。 巴克斯酒业为预调酒行业的龙头企业,拥有突出品牌力和渠道力,新产能陆续投产解决产能瓶颈,推动收入进一步快速增长。1)品牌优势:巴克斯酒业自 2003年成立起,一直致力于旗下“RIO”品牌预调鸡尾酒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已在市场树立起较高的品牌认知度。巴克斯酒业非常注重品牌形象的推广与宣传,近三年销售费用率处于平均约38.5%的高水平,预计未来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公司销售费用仍将保持较高的水平。此外,随着此次重组的完成,巴克斯酒业可借助上市公司平台进一步提升品牌影响力。 2)渠道优势:巴克斯酒业销售网点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目前已进入国内大中型超市几千家,传统终端销售点过万家,并在娱乐场所、电商渠道畅销。由于行业处于快速成长初期,因此巴克斯酒业的销售市场主要集中于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以及区域经济较发达的二、三线城市,未来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和居民消费升级,其在渠道下沉方面仍有较大空间。 3)产能优势:巴克斯酒业目前是我国产销量最大的预调鸡尾酒生产厂商之一,产品供不应求,为了缓解产能瓶颈,一方面,巴克斯酒业与多家企业建立委托加工业务合作关系,以满足市场需求;另一方面,公司积极布局南汇新场镇生产基地和巴克斯(天津)的新产能建设,其中南汇新场镇生产基地将形成年产600万箱瓶装鸡尾酒生产能力,预计于15年2月投产,巴克斯(天津)预计形成年产2000万箱鸡尾酒生产能力,预计于16年1月投产。我们预计随着巴克斯酒业新建产能的逐步投产,其在市场的影响力将会进一步提高,公司收入将实现爆发式增长。 公司同时与交易对方签署《盈利预测补偿协议》,约定2014-2017年巴克斯酒业净利润预测数分别为2.22亿元、3.83亿元、5.44亿元和 7.06亿元,对应增长率分别为72.5%、42.0%和29.8%,若巴克斯酒业在补偿期间每年年末累计实际净利润数不足累计净利润预测数,差额部分由交易对方进行补偿,这一协议增强了公司未来盈利的确定性。据公司披露,巴克斯酒业1Q15实现营业收入7.75亿元,营业利润4亿元,净利润3亿元,已接近完成全年预测值。 盈利预测与估值:我们预计公司此次重大资产重组可于15年顺利完成,公司收购巴克斯酒业这一优质资产后,有望实现收入和业绩的爆发式增长,从而进一步提高其持续盈利能力,帮助公司实现业务的多元化,增强公司的抗风险能力。我们预测公司15-17年EPS分别为2.13、3.52和4.84元,给予公司 15年48xPE,对应目标价102.24元,增持评级。 主要不确定因素:重组进度不达预期、行业竞争加剧、食品安全问题。
传:江苏旷达 业绩符合预期,持续推荐 2014 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44 亿,营业利润2.18 亿元,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1.69 元,扣非后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1.696 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2.36%、17.24%、18.16%、18.38%,业绩符合预期,持续推荐,电站业务进入放量期,发电情况良好。调整业绩预测,提高目标价到55.00 元。 支撑评级的要点 业绩符合预期,持续推荐。利润分配形式为以未分配利润向全体股东每10 股派发现金红利1 元(含税),同时以资本公积向全体股东每10 股转增15 股。 公司紧握行业发展机会,大力发展光伏业务,电力业务高增长。且公司在手项目储备丰富,已并网250MW 电站(包含100MW 收购海润项目),2015 年电站建设及并网进入规模释放期。同时加强智能化管理,积极参与互联网能源。2014 年电站收入1.13 亿元,销售电力1.23 亿度电,净利润大约2,035 万元(净利润率18%,推测净利润率略低原因因为新建电站项目前期运营需要一定调整期)。 汽车织物业务稳步增长,同时积极向座套业务、二级市场拓展提升汽车织物业务的发展速度。公司2014 年汽车织物业务合计收入12.7 亿元,同比增长9.5%。 费用控制良好。销售费用率同比降低0.09 个百分点到2.96%,管理费用率同比降低0.02 个百分点到9.38%;财务费用率增加1.24 个百分点到1.74%,主要与公司电站业务提升相关。 股权激励增加团队凝聚力,推动公司业绩持续增长,收购电力业务合资公司,股权结构更加合理,上下一心共同发展。 评级面临的主要风险:电站装机量不达预期;汽车织物价格出现非预期下滑。 估值:我们看好公司的发展,持续推荐,调整2015-2017 年每股收益(摊薄前)预测分别至1.05、1.70 和2.58 元,目标价由28.00 元提高到55.00 元。
传:中航动力 成立“中航精铸”,内部专业化整合开始 事件:公司发布公告,发起设立中航精密铸造科技有限公司(“中航精铸”),整合各子公司的精铸业务,以提高精铸业务发展水平。 评论 设立“中航精铸”公司,整合四大主机厂下精铸资产。公司及黎明、黎阳、南方三个子公司以其持有精铸业务资产出资,发动机有限以顺义100亩土地使用权出资,中航产投、上海安帝、深圳明诚以现金出资,共同投资发起设立精铸公司。中航精铸总出资额 29.47 亿元,其中中航动力、沈阳黎明、贵州黎阳、南方集团四家发动机主机厂以资产出资 14.13 亿元,中航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以土地出资 1.24 亿元,其余投资者以现金出资 14.10 亿元。 内部深度整合,形成产业化发展优势。公司于2014年完成重大资产重组,整合了航空发动机四大主机厂主要生产资产。由于各主机厂都有较为完整的配套体系,业务环节多有重叠。精铸业务的整合将有效提升精铸技术能力,形成产业化发展优势,提高产能利用效率,符合公司的发展战略,有利于公司长远发展。我们认为,公司未来在航空发动机生产的其他重点环节,也可能进行类似的深入专业化整合。 引入战略投资者,积极践行混合所有制。中航精铸引入了中航资本及上海安帝、深圳明诚投入现金14.1亿元,作为公司运行的资金保障。中航精铸目标实现每年利润总额4.25亿元,投资各方每年实际分配利润为当年实现可供分配利润的30%-50%,可以给战略投资者提供合理稳定回报。我们认为,这是中航工业在产融结合及军工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一个范例,符合深化国企国资改革的精神。 航空发动机写入政府工作报告,静待重大专项落地。我们认为,航空发动机重大专项经过多年论证,目前即将实施、投资规模将超1000亿预期,并伴随管理体制的突破。我国航空发动机技术与美、英、法等技术先进国家存在较大差距,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了航空发动机与燃气轮机为重点项目;国家对航空发动机技术空前重视,重大专项助于加快突破我国航空发动机技术瓶颈,未来巨大的航空发动机市场将带来丰厚回报。 盈利预测:我们预测,公司2014-2016年EPS为0.50、0.57、0.75元,维持“强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航空发动机重大专项推进不达预期的风险;航空发动机技术研发风险。
传:中南建设 新一年值得期待 核心观点: 业绩增长低于预期。201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增长18.9%,业绩同比下降20.69%,每股收益0.82元,分红预案每10股派红利1元。地产结算毛利率下降是业绩下降的主要原因,与13年相比下降7个百分点,淮安、青岛、盐城、寿光四项目收入22个亿基本上只能够覆盖成本。截止到14年底,公司在手预收账款283.9 亿,同比上涨29%,我们认为未来公司毛利率水平将会维持在相对稳定状态,15年整体业绩增长将会维持在50%左右。 区域调整见效,销售持续走强。公司在14年实现房地产销售金额约207亿元,同比13年增长32.2%,在14年整体市场规模萎缩,特别是三四线城市在高库存和去化压力下,中南建设依旧可以维持超过30%的规模增速,且单城市与单项目平均销售规模均有提升。15年公司总货值427亿,预计销售可以达到250亿。 投资聚焦二线城市,杠杆水平维持稳定。14年公司总共获取项目7个,总地价为63亿元,占销售金额比例为30.4%,与13年相比土地投资力度有所下降。布局方面加强了在二线城市项目的获取力度。杠杆水平维持稳定,短期偿债压力有所增加。 预计公司15、16年EPS分别为1.21、1.52元,维持“买入”评级。作为优秀的建筑开发企业和房地产开发企业,在未来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