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葛兰素史克行贿案余震:200余名资深员工被裁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转载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5/3/25 17:54:39  文章录入:萃富投资  责任编辑:萃富

  日前,据多家媒体报道称,葛兰素史克中国公司约两百余名资深员工被“单方面解除合同”,解聘的理由无一例外是公司内部所谓的合规审查。

  今年初,GSK已在中国区进行过一轮大范围裁员,GSK此番再次动刀被业内视作葛兰素史克行贿案后的余震。北京鼎臣医药管理咨询负责人史立臣对中国经济网记者称:“GSK裁员或为了规避未来更多有关行贿案的审查”。

  GSK二次裁员引发员工抗议

  据南方日报报道,2015年3月5日葛兰素史克中国公司约两百余名资深员工被单方面通知解除劳动合同。此次遭到单方面解聘的员工涉及到公司各个层面,大部分是年资在5年甚至10年以上的资深员工,其中包括数名孕妇及哺乳期妇女。

  被解聘员工方面提供的数据,这批被解聘员工中,有79%为管理层,其中24%为销售总监及区域经理,另有8%为培训及会务等支持部门的经理;该批员工涉及肝炎、呼吸、中枢神经及疫苗产品线,在GSK工作的平均年限为4.6年。但是以上数字尚没有得到GSK官方的证实。

  南方日报引述被解聘员工的话称,“解聘的理由无一例外是公司内部所谓的合规,包括个人报销、邮件来往、推广活动等,常用的招数是将员工个人邮件全部打印,只言片语间寻找违规的漏洞。”

  在被裁员工们看来,GSK从2013年10月起,连续数次利用所谓的内部合规和审计的手段,进行了几轮员工清洗和裁员。其目的很明确,一是无赔偿解聘高年资员工,减低人力成本;二是将贿赂的罪名推到员工个人头上,逃避美国司法部的起诉和巨额罚款。

  不过,对于这种说法,葛兰素史克在给中国经济网记者的回应中称,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对违背了葛兰素史克公司价值和行为准则的员工进行了惩处。葛兰素史克对违反公司制度的行为采取零容忍政策。“无论违规情况涉及的金额大小,对于任何违反公司制度的行为我们都绝不容忍。对有清晰证据表明违反公司制度的行为,葛兰素史克必须采取相应的惩处措施,包括终止劳动合同”。

  GSK行贿案余震不断

  日前,葛兰素史克行贿案在中国的审查刚告一段落,但在美国,类似的审查或已经开始。

  3月18日,据《第一财经日报》称,GSK多位前管理层确认,GSK目前正在接受美国司法部就其在中国商业贿赂案的调查,依照美国法律,该结果将直接决定其是否定性为公司犯罪,并将有可能连带承担数倍于其在中国被裁决的30亿元人民币罚金。

  报道援引消息人士的话称,2013年7月起,美国瑞格(Ropes&Greg)律师事务所参与美国司法部调查GSK中国商业贿赂事件,而瑞格的调查结果和处理意见将直接决定GSK在中国贿赂事件的定性:究竟是不是公司行为。

  2013年6月,GSK在中国涉嫌商业贿赂案发;2014年9月19日,葛兰素史克中国公司贿赂行为被中国有关方面正式认定为“公司行为”,被判罚金30亿元,葛兰素史克中国公司(GSKCI)前中国区总经理马克锐(MarkReilly)等被告被判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并处驱逐出境。

  在英国,这一处罚力度远比中国更大。2012年7月英国颁布《反贿赂法》,该法目前已经被公认为超越美国《反海外贿赂法》的全球惩罚范围最宽、惩处力度最严格的“反腐大法”。

  《第一财经日报》援引消息人士话称:“如果确认行贿,可以处以行贿图谋利益的数倍,这个数字往往都是一个天文数字,此外,竞争对手也可以提起市场被不正当竞争挤占的诉讼,美国证监会可以裁定其撤市,联邦内禁止交易、剥夺出口等毁灭性打击,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中国公安部此前公布的数据显示,“自2007年来,葛兰素史克向超过700家旅行社及咨询公司转移了高达30亿元人民币的资金”——依此推断,如若美国司法部认定在中国商业贿赂是公司行为,则GSK很可能将承担数倍于30亿元人民币的罚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