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证券投顾陈杞昨据记者采访时则表示,从周一股市的走势来看,增加新股供给的消息并没有给二级市场带来太大的冲击,说明虽然部分投资者对"新股供给加大会带来巨额融资压力"表示担忧,但市场整体还是比较理智的。"监管层承诺,新股供给是在稳定市场预期的基础上、适时适度的增加,这意味着新股的多寡更多是由市场当时的情况来决定,甚至有可能会延续到注册制改革的推出,这也给恐慌者吃了一颗定心丸"。
或冻结资金3万亿
就在市场热议明年新股发行节奏的同时,本周股市也将迎来年内最后一轮新股发行。
记者注意到,近期新股融资规模节节攀升,11月就出现了海南矿业、华电重工和三环集团这3只融资额超过10亿元的新股。而本轮新股中更是推出了国信证券这样募集资金接近70亿元的大盘股,这样的发行节奏在今年的历次新股发行中都是少有的。
对于市场最为关心的冻资问题据记者通过统计后发现,虽然从冻结资金倍数来看,10月底行情的启动导致11月投资者打新热情有所退潮,但冻结资金量依然达到历史最高值1.4万亿,也突破了之前新股发行冻结资金不超过1万亿的规律。据中银国际证券预测,本次新股发行将累计冻结资金3.1万亿,其中12月22日将冻结2.91万亿。
陈杞对此表示,虽然冻结资金将于12月26日全部解冻,但是临近年底银行苦苦拉存款的时候,各个市场的资金面都会比较紧张,这么大规模的发行新股,冻结资金仍会对市场的资金面产生一定的压力,短期市场波动或进一步放大。东北证券也认为,年终效应致使资金面紧张,与新股周期相叠加,流动性问题将会对市场估值造成较大影响。
春秋航空国信证券最受关注
虽然上述分析人士认为,本轮新股发行造成的资金面紧张对股市不利,但也有声音表示,目前的新股发行压力已经不大,受发行规模、发行市盈率、融资额等限制,打新依旧还会是一场包赚不赔的比运气福利大赛。
在这12只新股中,春秋航空和国信证券最受机构关注。春秋航空被称为中国民营航空在资本市场的第一股,兴业证券表示,国内低成本航空空间巨大,伴随春秋航空上市后品牌效应增强,按照1.3到1.5倍市盈率测算,公司合理申购价格为17.25到19.90元。
而国信证券则是A股市场时隔两年多再次迎来的券商股,鉴于近期证券板块的火爆,多数机构认为国信证券申购的吸引力会非常强。如中银国际证券表示,IPO公司的市盈率相对二级市场会有较大折价,从目前二级市场情况看,国信证券的发行价很可能远低于券商行业中目前价格最低的太平洋,加之券商板块前期涨幅巨大,可能引发网上小资产客户抢购。(.信.息.时.报 .徐.岚)
券商股转融券余量暴增 数亿股券源欢迎来融
融资交易成为本轮沪指上攻3000点的助推器,也是投资者不得不关注的焦点。截至12月12日,沪深两市融资余额达到9367.19亿元,当天融资买入金额超千亿元,占两市总成交的17%。而去年年底两市融资余额仅为3448.09亿元,不到一年时间,增长近6000亿元。
相比之下,融券交易就要冷清得多,目前还未突破百亿元关口。但是在3000点关口震荡之时,融券交易也成为热门话题。《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近期随着大盘上攻,转融券的数据迅速攀升,12月12日转融券余量高达7.02亿股,前期暴涨的券商股更是成为转融券的主力军。在大盘短期面临方向选择的背景下,转融券所释放出的充足券源是否埋下一颗可能会引爆的炸弹?
券商股转融券占比六成
数据显示,10月13日以前,两市转融券余量一直不足1亿股,且每日之间呈现较大波动。10月14日,转融券余量首次突破1亿股大关,之后随着股指走强,呈现出单边上扬态势。11月26日突破4亿股,12月9日达到5.98亿股,12月10日再次暴增1.04亿股,达到7.02亿股。12月12日(即上周五)继续攀升至7.47亿股,对应转融券余额高达96.87亿元。
所谓转融券,即证券公司通过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证金公司)这一平台,向基金、社保基金等机构投资者融券,再将券提供给客户融券卖空。
从明细品种来看,前期最为火爆的券商股恰恰是转融券的 "大户"-截至12月12日,华泰证券 (601688,收盘价22.51元)位列两市转融券余量第一位,达1.07亿股,折合金额22.91亿元;位居第二位是海通证券 (600837,收盘价20.40元),截至12月12日转融券余量为9758.7万股,折合金额19.38亿元;中信证券 (600030,收盘价27.06元)和兴业证券 (601377,收盘价14.18元)分列第四、第五位,两者转融券余量分别为2960.92万股和5310万股,折合金额7.54亿元和7.40亿元。
上述4只券商股转融券余额合计57.23亿元,占两市转融券总额的59.08%。此外,招商证券 、国元证券 、国金证券也出现在转融券交易名单中,这意味着券商股占据了目前转融券市场六成份额。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在上述券商股转融券急剧增加的过程中,伴随的是券商板块股价大涨。以华泰证券为例。11月17日,该股转融券余量为2868.5万股,12月1日增至6454.5万股;12月11日高达1.02亿股;12月12日(上周五)创出1.07亿股的历史峰值。同期,华泰证券经历了从11月17日开始的短暂停牌后,股价从11月26日复牌后连续暴涨,至12月9日最大涨幅超过100%。12月9日以后公司股价冲高至28.66元后回落,至12月12日最低下探至20.8元,区间跌幅高达27.42%。
"无券可融"得到解决
但是值得一提的是,上述券商股的融券余量远逊于转融券余量。截至12月12日,华泰证券融券余量仅为195.02万股,仅相当于该股转融券余量的1.90%;海通证券融券余量为464.11万股,相当于转融券余量的4.76%;中信证券为402.84万股,为转融券余量的13.61%;兴业证券为484.07万股,为转融券余量的9.11%。
一家大型券商融资融券部门相关人士指出,目前融券交易券源有两大类:一是券商将自有资金买入标的证券,放进融券池供投资者融券;二是部分公司大股东或机构投资者将所持证券通过证金公司平台,以转融券的形式借给券商,券商需向证金公司支付一定利息。"前期有不少券商解禁股上市流通,而券商股行情走好后,不排除一些股东因为有长期持股或观望的需要,并不急于套现。此时将所持股份交给证金公司拿去做转融券,自己赚点利息也是个不错的选择。"他表示,目前看,券商股转融券余量远高于融券余量,这意味着券商向证金公司借入券源后,很可能投资者由于看好大盘和券商股,因此并未融券,或是在融券卖出后很快又买回来还给券商,造成转融券余量一直大幅高于融券余量。换言之,从目前情况看,市场上券商股的券源非常充裕,一旦券商股发生调整,投资者很容易进行融券交易,从而加大股价波动。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两融继续火爆,券商们一方面提示投资者注意风险,另一方面也在大力加码两融业务。如申银万国证券宣布自12月15日起,将融券业务融券费率由8.60%上调至10.6%、逾期融券费率由10.32%上调至12.72%;12月12日,广发证券和光大证券分别发布公告称,前者将两融总额度由不超过700亿元提升至不超过1000亿元;后者将两融总额度由400亿元提升至450亿元。
券商股上周居融资净买入之首
在关注了转融券和融券市场后,我们不妨来看看融资端的情况。数据显示,12月12日沪深两市融资余额为9367.19亿元,再创历史新高。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12月9日~12日的4个交易日中,沪深两市融资余额环比增速分别为1.32%、0.97%、0.61%和0.24%,即融资余额环比增速已连续4个交易日下降。
从12月12日行业融资买入看,当日融资买入额前三名是证券、银行和房地产板块,净买入额最多的是证券、铁路建设和中药板块。融券卖出量前三名行业依次是证券、银行和船舶制造板块;但净卖出量最多的前三名板块变成了石油加工、煤炭开采和黄金板块。
事实上,12月8日(上周一)~12月12日(上周五),居于沪深两市每日融资净买入额之首的始终是证券板块,位居第二名的有3个交易日是银行板块,仅在10日、12日,净买入额第二名板块分别是船舶制造和铁路建设板块。(.每.日.经.济.新.闻)
退市警示扎堆发布 博"差"股小心"股猝死"
继12日有10家沪市上市公司发布退市警示之后,昨天又有6家被立案稽查的上市公司发布退市风险提示,至此,沪深两市已累计有33家公司因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发布退市警示。随着退市新规的逐步落实,后续还有部分公司将发布相关公告。
尽管退市警示扎堆公布,但仍有不少投资者火中取栗,炒作有退市风险的个股。市场人士认为,重大违法具有不可预测性,涉事上市公司极有可能遭遇"突然死亡"。投资者若踩中此类"地雷",风险和损失将会加大。
12月12日,包括上海物贸、*ST大荒、大有能源、五洲交通、*ST成城、博汇纸业、创兴资源、大元股份、*ST国创和青鸟华光在内的10家沪市上市公司,集体对外发布退市风险提示公告,原因是遭到上交所"立案稽查"。
史上最严退市制度已破冰
公告公布当天,博汇纸业、创兴资源、上海物贸3家公司股价跌停,青鸟华光、五洲交通、大有能源等跌幅也超7%。
昨天又有6家被立案稽查的上市公司发布退市风险提示公告。这6家公司分别为上海家化、天目药业、仰帆控股、皖江物流、*ST三毛、*ST锐电。
今年11月16日,证监会《关于改革完善并严格实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若干意见》正式实施。新规从退市财务指标、投资者利益保护、赔偿机制等方面,对原有的退市规则进行了完善,列明了七种主动退市和20种强制退市情形,涉及欺诈发行、重大信息披露违法等两类公司将被强制退市。
据悉,沪市公司博元投资在12月9日就其被立案稽查的进展发布了风险提示公告。从博元投资公告披露的内容来看,公司信息披露违规情形相对较为明确,因此业内人士认为该公司被暂停上市的可能性较高。
退市怪圈依然存在
在此之前,业内人士曾经预测,新规之下,创业板的天龙光电、万福生科甚至包括宝德股份最有可能成为创业板退市第一股。但目前这三家公司经过各种方式之后,似乎已经逐步脱离了退市的边缘。
其中,"创业板造假第一股"万福生科11日晚间公告,原控股股东龚永福、杨荣华夫妇名下合计26.18%公司股权因债务问题,被司法划拨给桃源湘晖农业投资有限公司(下称"桃源湘晖"),后者将成为万福生科第一大股东,公司实际控制人将变更为自然人卢建之。停牌近20个月的万福生科12月12日终于复牌,股票涨停。
除万福生科危难关头变更控股人外,天龙光电、宝德股份目前都在使出浑身解数进行自救。
中信证券市场人士陈慕林认为,从A股历史上的银广夏、东方电子、绿大地等造假公司来看,A股建立至今一直存在"上市就难以退市"的怪圈。不改革退市制度,造假上市的冲动就难以消失。
提醒:火中取栗要谨慎
有了退市警示,并不代表一定会退市,是否退市,要根据最终的处罚结果。构成欺诈上市或者严重信息披露违法的,会暂停上市。也正是由于这样,投资者中"火中取栗"的人还大有人在。
12月9日公告广东证监局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并复牌的当日,博元投资股价应声跌停。12月10日,其股价在绝大部分交易时段维持跌停状态,但在收市前10分钟,巨量资金介入令其跌幅迅速收窄至不足6%。12月11日,沪深大盘双双回调,博元投资以1.54%的涨幅收盘。
"创业板造假第一股"万福生科从2013年4月23日停牌,停牌前股价为5.65元,12月12日天复牌后涨停板价格为6.22元。部分"嗅觉敏锐"的投资者在该股停牌前就快速建仓,当天就赚了一个结结实实的涨停板。
股民李先生告诉记者,他在万福生科停牌前4天就以5.08元价格买了10000股,复牌当天账面盈利已达到22%。
"要赚钱就要炒这样的股票,能飞上天的,弄个重组借壳的帽子一戴就上去了" ,李先生表示。
华鑫证券投资总监仇彦英分析认为,一般而言,对上市公司重大违法行为的调查需要耗费较长时间,但一旦调查结果和处理方式明确,根据现行规定公司被暂停上市直至终止上市的周期比较有限。而此次新政实施后出现重大违法上述上市公司,很有可能是退市新规首当其冲的"体验者"。喜欢火中取栗的投资者还是要谨慎投资。(.广.州.日.报 .杨.欣)
责任编辑:zdsh
【今日股评家最看好的股票】
中材国际:水泥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