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军队推信息安全 国产芯片的“进化”有望提速(附股)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转载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4/10/10 17:48:02  文章录入:萃富投资  责任编辑:萃富

>

  目前来看,在一些如支付芯片、安防芯片、汽车芯片、可穿戴设备等领域,已经开始有中国企业的身影,如大唐微电子、锐迪科、华为、中兴微电子、君正等企业。

  如大唐在今年4月开始对现有集成电路设计产业资源进行整合,投资近25亿元,在北京注册成立“大唐半导体设计有限公司”。另外一家央企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公司(CEC)旗下也囊括了大量集成电路企业。

  赶超还要多久

  不过,在真正的国产自主化形成前,也许谈替代仍过早。

  顾文军对记者表示,国内目前有很多的机会,但总体来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国产芯片的努力,需要时间,一颗芯片走向成熟,至少需要大半年、一年的时间,还要涉及到可控性、稳定性等问题。

  以手机芯片为例,他认为,目前国产芯片厂商和国际厂商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商业模式上的差距,美国有很多IDM公司(整合元件制造商),韩国有从头到尾的产业链,中国各自为战,没有清晰的模式。二是龙头企业差距,国内企业可能还不到高通的十分之一。”顾文军说,“三是生产工艺和技术上差异。四是资本差距。台积电、英特尔每年投入100亿美元,大陆只有四五亿美元。国际厂商如高通、博通等通过并购做大,国内厂商缺乏相应的资本。”

  “除了华为、展讯等少数厂家,目前国内芯片几乎没有和高通竞争的实力。”在顾文军看来,目前国内共有600多家芯片设计公司,年营收达到或接近10亿美元的仅有华为海思、展讯通信两家,它们在移动处理器、基带芯片等领域已经具备较强的竞争力。而其他企业,“向上突破有很大难度”,其中主要原因在于企业在WCDMA和LTE领域几乎没有专利和技术积累。

  另一方面,在金融乃至工业领域,国产芯片的替代则更加艰难。

  近日,在一家券商举办的小型研讨会上,央行金融IC卡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对第三方支付和金融IC卡的发展进行了解读。他认为,尽管金融IC卡的芯片未来要国产化,但目前中国芯片制造能力还属软肋。

  海关统计显示,2013年全年,中国集成电路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29%,进口额为2322亿美元,同比增长20%,连续第四年扩大,与之相比,原油进口额不到2200亿美元。

  王艳辉坦言,虽然资金困境是目前集成电路行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不过没有人才、管理、专利的保驾护航,再多资金也不足以保证中国集成电路产业水平的提升。  

上一页  [1] [2]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