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生态治理万亿市场浮出水面 园林类公司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转载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12/25 18:06:42  文章录入:萃富投资  责任编辑:萃富

  何巧女还建议,地方政府应抓住新型城镇化的机会,在新城建设之初,就将水、森林、湿地等生态治理规划镶嵌到新城规划之中,使其成为新城的有机组成部分。

  估值压力有望逐步缓解

  尽管生态治理市场前景广阔,但钱从哪来,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主要难题。国家层面给出的大方向是要建立“生态补偿的长效机制和多元投入的投融资机制”。

  “几十年欠下的生态债必须要还。”有鉴于此,何巧女希望国家能将生态文明建设落实到金融领域,允许国开行和农发行等政策性银行,每年给生态治理贷款一个固定额度。与此类似,在地方发债中,也应有一个固定比例专门用于生态治理。

  目前东方园林正在大量可能的城市中寻找潜在项目,随着地方政府资金投入到位,公司将在优质的生态治理项目上精耕细作。“我们希望尽快落实水生态治理框架协议,在明年能至少形成20亿的工程收入。”

  宏源证券(行情,问诊)分析师鲍荣富认为,生态环境的营造将成为下一步各级政府工作重点,此次城镇化会议提出建立健全地方债券发行管理制度,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公用设施投资运营,生态建设发展将伴随着投资资金的落实固化,园林公司商业模式改良可期。

  记者经过统计发现,目前环保类公司估值普遍在40倍以上,而诸如东方园林、普邦园林(行情,问诊)、铁汉生态(行情,问诊)等生态治理类公司的估值大多在20-30倍左右。制约园林类公司估值的主要原因,是回款问题导致该相关公司负债率逐年走高,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逐年下降。随着生态治理政策的强化,未来生态治理资金投入也将更大,压制此类公司的估值因素有望获得逐步缓解。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节能环保还是生态治理产业,都明显是政策驱动型产业。自从节能环保产业在2010年进入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后,随着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水、固废、大气等一系列政策的驱动,该板块估值以每年一倍的速度增长。随着相关政策的强化,生态治理有望接棒节能环保上演估值倍增循环。

  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已经上报国务院。该意见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正是如何将生态文明理念与实际操作相衔接。  

上一页  [1] [2]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