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增发热潮又起 三条路线可寻“牛”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转载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12/2 18:21:43 文章录入:萃富投资 责任编辑:萃富 | |
|
|
尽管A股市场将在明年1月重启IPO,但“远水难解近渴”的现实却让部分上市公司加快增发融资的速度。商报数据中心统计,本月以来先后48家上市公司涉足定向增发领域。业内人士分析,从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募集资金投向来看,大部分均投资于主业发展,若项目顺利实施,或能有效提升公司业绩,投资者在具体操作时,可从三方面入手锁定“牛股”。 上市公司增发频率加速 受IPO暂停、信贷投放偏紧等因素的影响,A股市场在今年掀起了一波增发再融资的大潮。商报数据中心统计,今年1~10月份,共有206家上市公司实施了增发,相关公司总计募得资金约2659.1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近200亿元。 进入11月后,上市公司增发融资的冲动依旧高涨。商报数据中心统计,上月共有南京医药(行情,问诊)、凯利泰(行情,问诊)等48家公司发布增发预案,较10月份多出22家公司,而相关公司拟增发规模总计约115.96亿股、拟募资总额达到771.65亿元。除了发布增发预案的公司数量增加外,11月份实际实施增发的规模也较10月份有所增加,共有19家上市公司实施增发,增发规模总计约47.7亿股,实际募集资金约253.91亿元。相形之下,10月份A股上市公司实际实施的增发规模只有13.91亿股,实际募集资金不过119.33亿元。 浙商证券投资顾问陈德认为,上市公司之所以加快增发步伐,原因有两方面,首先年底资金面偏紧的背景下,上市公司申请信贷的难度、承受的信贷成本压力都较高,这迫使上市公司必须更多地通过增发途径募集资金;其次,虽然目前A股市场仍处于弱势状态,但毕竟已经开始显露止跌企稳的迹象,股票对产业资本的吸引力有所回升,上市公司的增发难度有所降低。 增发多为改善主营业务 虽然对于上市公司增发再融资,多数投资者都予以负面评价,认为这是上市公司“圈钱抽血”的伎俩,不过业内人士分析,增发再融资本身就是资本市场所具备的功能,而近期发布再融资事项的上市公司中,不少都是出于改善主营业务的目的,这类增发实际上有助于公司基本面的稳健成长。 以上周三发布定向增发预案的皖通科技(行情,问诊)为例,该公司拟不低于8.35元/股的价格非公开发行4500万股,募得的资金将用于港口物流软件及信息服务平台建设项目、市场营销和服务网络建设等项目。此次增发一旦成功实施,公司的整体盈利水平将大大提升,为公司未来持续发展与盈利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除了皖通科技外,凯利泰、广宇发展(行情,问诊)、卫士通(行情,问诊)等多家上市公司也准备通过定向增发渠道,引入优质资产或直接投资优质项目。 广发证券(行情,问诊)投资顾问郑有利表示,随着国内经济结构持续升级转型,传统投资拉动型产业的盈利能力持续下滑,定向增发就成为上市公司改善、转变主营业务的重要手段,一方面,定向增发募集的资金是上市公司具备投资新的盈利业务的条件;另一方面,定向增发引入的优质资产可以直接令上市公司的盈利模式发生改变。 操作提醒 部分增发股投资潜力大 随着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涉足增发市场,部分优质增发概念股近期得到市场关注。广发证券投资顾问郑有利认为,定向增发往往伴随着公司的整体上市、资产注入、并购重组、项目投资等战略性行为,公司财务和盈利能力具有大幅提升的可能性,这也是引发定向增发股财富效应的核心因素。 浙商证券投资顾问陈德分析,虽然投资者无法直接参与上市公司的定向增发,但有机构投资者参与的定增概念股却有可能在二级市场上为普通投资者带来机会。通常情况下,注入资产质量优良、公司估值与所属行业的整体市盈率相当的定增股值得关注。在具体操作时,投资者在发审委通过定增方案前、增发股解禁前后这3个时段择机介入,有较大机会获取超额收益。 由于A股市场持续疲软,部分定向增发股的股价已经低于增发价,这也为投资者带来了潜在的投资机会,在具体操作时,投资者可从三方面入手,一是股价与增发价之间的差距不能太大,如果差距过大,会加大机构资金短期操作的难度;二是对那些控股股东认购的“破增”股票予以重点关注,大股东之所以高价认购自己的股票,明显是继续看好企业的发展前景;三是“破增”股的估值是否被市场认可,最好选择那些估值与所属行业整体市盈率基本相当的“破增”股。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