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基金清盘不再遥远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转载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9/16 17:42:24  文章录入:萃富投资  责任编辑:萃富

  “我3年前买了一个基金,因为亏得惨不忍睹,所以很久不看了。”基民小赵告诉记者。小赵的情况可能并不鲜见,不过,以后基民们可要多多关注自己的基金,因为清盘的现象随时会出现。

  汇丰控股日前表示,计划将在香港上市的4只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退市,原因是这4只基金的规模与成交量相对较小。这引发了境内基金业的热议,“基金退市未来一定会在境内出现而且会成为趋势的。”上海证券基金评价研究中心刘亦千告诉本报记者。

  近年来‖“迷你基金”屡见不鲜。资讯显示,截至今年中期,已经有123只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而根据相关法规,5000万元是决定基金是否清盘的“生死线”。

  实际上,基金退市的行为在境外较为常见,也是正常的市场行为与商业选择。但基金退市或清盘的行为在境内却从未发生。“我国基金业固有的情况导致基金公司不轻易开清盘的口子。一方面,投资者对清盘难以理解和接受,对基金公司造成很大的压力,另一方面,清盘的消息对品牌建设也不利。不过,一旦出现,后面会有一系列的基金清盘。”刘亦千称。

  刘亦千认为,基金退市本身是基金行业良性竞争的结果,不合时宜的产品退出,合时宜的基金留下,所以基金清盘是对多方利好。对基金公司而言,“迷你基金”的规模一直做不起来‖业绩表现相对疲软,对这类基金,公司其实是承担较大的运营成本,收入弥补不了这些成本,如果退市,是一种解脱。对投资者而言,基金退市让竞争力弱的基金退出市场,投资者整体遭受的损失可能更小,基金业的竞争生态会更加繁荣,好的产品能获得更多资源‖坏的产品退出市场。“实际上,基金清盘与基金的净值无关,初始投资者可能并不亏损。”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