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大宗交易成交量已达1528.84万股。华谊兄弟 (300027 股吧,行情,资讯,主力买卖)更是在今年五月掌趣科技上市刚满一年之时,便减持了510万股。
Wind数据统计显示,今年以来创业板股票共出现1338次大宗交易,总成交额达到274.57亿元。一位从事机构业务的券商人士表示,事实上今年以来随着大小非的一路解禁,不少创业板原始股东倾向于套现。就在上周创业板逼近历史高点之时,一家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股东便找上这位券商人士吃饭,咨询减持股票的方法。而大宗交易平台作为创业板减持的主战场,是不少急于套现的原始股股东倾向于选择的平台。
华南某私募基金经理吴先生表示,事实上,不少创业板公司可能会选择在今年放业绩配合大股东减持。在去年,由于不少创业板股票尚未到大股东解禁时点,因此会对业绩进行压缩,降低今年的同比基数。随着今年大股东解禁时间窗的来临,不少公司也倾向于放出业绩,由于同比基数低促使业绩高速增长,这种所谓的“伪成长股”在今年中报会得到充分体现。另外,由于今年各种新概念兴起,如特斯拉、大数据、互联网金融等等‖大股东也尽可能让公司业务与这些概念沾边,给市嘲画饼”勾勒一个数倍成长空间的蓝图。当然,大股东减持并不意味着公司就没有价值,毕竟动辄数十倍的盈利没几个人能够不为所动。减持并非重点,关键还在于大股东对公司发展的意念是否依然坚定,发展思路是否清晰。
恰逢上市三年大股东解禁之时,创业板股票连续飞涨,是否真的存在减持阴谋?“当然不排除有些创业板公司为了减持做股价,存在个别阴谋。但总体而言,大股东即使在解禁后减持5%,其手头上仍有大量的股票,如果大家认定了他是减持阴谋,高股价也不可能继续维持下去。股东减持是一个需要考虑的因素,但并不是核心因素。关键还是公司的价值与成长空间,基金投资创业板股票肯定不是为大股东抬轿。”深圳某基金经理表示。
“击鼓传花”难持续
在火爆的成长股行情之中,出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专注于地产行业研究的专业人士开始只关注TMT行业,寻找持续上涨的标的;自创业板开市以来‖始终对“3字头”股票避而远之的大户,开始开通创业板权限满仓创业板股票;价值投资派的基金经理开始扛不住业绩压力,也配置上了创业板小票。
私募吴先生表示,不少讲故事的成长股已经进入了“击鼓传花”的行情。随着中报的持续披露,伪成长股的创业板股票会被证伪,也会被机构资金抛弃。而盲目追高的投资者很可能会接到最后一棒,面临重大损失。
事实上,多数基金对创业板股票的配置已经到了只能卖不能买的地步。深圳一位公募基金经理二季度卖出了不少创业板重仓股,为何减持这些股票?他的回答是“只是降低了股票的数量,但配置比例基本上没有改变”。由于公募基金单只股票配置上限为基金资产的10%,当重仓配置的创业板股票大幅上涨时,就只能持续卖出股票数量,以维持资产比例合规。
而影响更大的是,不少因为配置创业板股票而表现不俗的基金,在上涨过程中不断面临着基民赎回的压力。某基金市场部人士表示,特别是在创业板指数出现大幅向下波动时,公司绩优基金的赎回数量就会增加。由于基民近几年投资基金常常遇到亏损,难得今年又赚了不少钱,于是看到净值波动就难以抑制赎回的冲动。
博时基金[微博]的三季度宏观策略报告指出,公募基金小盘仓位达到2010年以来历史高位,银行、建筑、电力与公用事业、煤炭、食品饮料等行业的估值水平已经处于历史最低水平。IPO“堰塞湖”高悬,很多迹象已被解读为IPO重启的信号。即使剔除农行,三季度也将迎来A股年内解禁量的高点。
“IPO重启很可能就是结束这轮行情的时点。”吴先生说,“这轮IPO重启的股票质地非常好,也以准创业板公司居多,势必促使资金从处于高位的老成长股中抽离,去追逐这些更廉价更优质的筹码。”基金要想获得更多新股筹码,就得腾挪出更多的打新资金。在创业板股票配置“只可退不可进”的局面下,失衡的估值天平很可能会出现纠正。Wind数据显示,截至7月26日,创业板市盈率为46.49倍,而全部A股估值为11.38倍。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