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偏股基金小幅减仓 规避风格转换风险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转载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6/14 18:17:25  文章录入:萃富投资  责任编辑:萃富

  本报记者 付刚 北京报道

  尽管上证综指前5个月涨幅仅有1.37%,股票型基金的平均涨幅却高达15.84%,创4年来的新高。基金的亮丽表现一半要归功于5月来创业板的结构性行情。但过于迅猛的涨势也让基金经理们心怀担忧,创业板的赚钱效应能否持续、大小盘风格是否会发生转换,成为当前他们关注的焦点。

  重仓公募小幅减仓

  连续下跌3个月后,A股出现“红五月”行情,在此带动下偏股基金收益颇丰。根据银河证券数据,今年前5个月,纳入统计的偏股型基金中收益超20%的共有167只,其中,全部基金中净值增长率第一名是易方达创业板ETF,高达49.44%。

  此外,今年表现领先的多只主动型股票基金均受益于重仓的传媒电子、信息服务、低碳环保等行业,这其中不少牛股来自创业板。华宝兴业新兴产业、汇丰晋信低碳先锋、长盛电子信息产业、景顺长城内需增长、景顺长城内需放、景顺长城优癣中邮战略新兴产业、天治创新先锋和易方达科讯跻身前十,年内涨幅均在35%以上。

  市场结构性行情鲜明显现。创业板和中小板走出局部牛市,涨幅分别达50.31%和21.13%,远胜大盘。尤其在5月份差异更明显,创业板和中小板分别涨20.65%和15.59%,而上证综指和沪深300 仅涨5.63%、6.50%。

  伴随5月的强势反弹,A股在顺应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的行业板块上呈现出明显的赚钱效应,促使偏股型基金持续加仓。多家机构近期仓位测算数据显示,公募基金近期仓位小幅调整,截至5月底,整体仓位已超逾历史持仓均值近10个百分点。

  德圣基金研究中心5月31日的仓位测算数据显示,偏股基金在继续保持高仓位的同时,已开始小幅减仓。可比主动型股票基金加权平均仓位为81.54%,相比前周下降1.44%;偏股混合型基金加权平均仓位为74.43%,相比前周下降2.07%。德圣基金认为,从基金操作来看‖重仓基金已主动减仓,试图通过灵活的仓位变动,规避后市出现结构性行情转向带来的风险。

  长盛电子信息产业基金经理王克玉向记者指出,目前并不急于下市场风格就此会发生转变的结论,“风格切换不会那么明显。因为基金对于风格的转移不是一蹴而就,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成长型公司蕴藏机会

  事实上,6月第一周的市场走势凸显了机构对风格转换的分歧。6月3日、4日盘中连续出现风格转换迹象:创业板指数大跌1.95%、2.82%,超过沪指跌幅,周期股以及大盘蓝筹走强,而成长股却出现了微幅回调。不过6月5日再次出现反复‖创业板指数回涨1.01%。

  对此,交银施罗德基金[微博]经理王少成指出,今年以来很多投资者对A股市场的走势越来越看不懂,代表传统产业的大盘蓝筹股和以创业板为代表的新兴产业指数的剪刀差越来越大,且仍没有明显收敛的迹象,市场习惯了的板块轮动和风格切换始终没有出现。

  在他看来‖当前中国已步入全面的经济结构转型期,以当下中国经济增长驱动力来看‖资本投入已经无法提供持续的动能(边际资本投入产出持续下滑),要增长动力只能来自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

  “在新的经济环境下,以往根据宏观政策周期做大类资产配置的超额收益在下降。”王少成认为。单纯依靠“自上而下”的投资打法获取超额收益的空间正在变小,“自下而上”投资方法论的重要性正日益提升。

  “在一个充满不确定性、很难把握周期性机会及趋势的经济时代,我们的选股逻辑也相应地产生根本性变化。”王少成强调说。必须把研究和投资的重点转向扎实的行业研究和个股分析上来。

  平安大华行业先锋基金经理焦巍也向记者指出,经济复苏状况并不理想,经济转型推进势在必行。在他看来‖目前呈现的可能只是数据上的复苏,从5月官方PMI与汇丰PMI的背离可以看出,经济转型过程中“国退民进”的市场预期短期并未出现,国内需求也依然未见好转。伴随着去年基数效应的消失,未来需要做好宏观数据低于预期的心理准备。

  正是由于对经济复苏持较为谨慎的态度‖焦巍认为,“经济越差,成长股的相对机会就越大,可谓是弱水三千,唯取成长股。”

  对成长股的选择,王少成认为,首先需关注那些和经济周期相对隔离、能独自成长的行业,再从中自下而上挑选一些行业龙头;同时,消费品升级相关行业也是成长股分布较多的领域,中国巨大的市惩消费潜力给了龙头企业在细分领域足够的发展空间;另外,通过个股的精深挖掘,那些在周期性行业中符合结构转型、产业升级、技术进步方向的成长型公司,也有潜在的投资机会。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