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铁矿石产量迫近峰值 进口依赖持续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转载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5/13 18:17:39  文章录入:萃富投资  责任编辑:萃富

  5月8日,迎来一周岁生日的中国铁矿石现货交易平台,并未实现当初的预想,交易量表现平平。9日在2013年新加坡铁矿石论坛上,北京国际矿业权交易所总裁董朝宾透露,运行一年来,平台总成交133笔,总成交量1344.13万吨,不及去年铁矿石进口量的2%。

  在采访中,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钢厂和贸易商们虽然也期盼平台能在未来市场上形成更加公开、合理,令人信服的铁矿石价格机制,但现实的考量还是让他们望而却步。业内人士表示,随着中国对铁矿石进口依赖的逐步增强,中国亟需通过现货平台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客观、真实地反映铁矿石市场供需关系,推动形成公平、公正、合理透明的国际铁矿石定价机制,减少人为恶意炒作引起的铁矿石价格大幅波动。

  定价无话语权

  5月8日,北矿所迎来一周岁日。不过,成立1年来,北矿所交易量远低于此前20%的市场预期。董朝宾透露,截至2013年5月8日平台总申报1799笔,总申报数量1.48亿吨,总成交133笔,总成交数量1344.13万吨,美元成交额14.9亿美元,人民币成交额21.96亿元。而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2012年铁矿石进口量高达7.4亿吨,平台交易量不足进口总量的2%。按照设想,交易平台达到进口量的20%,才有望在定价权上有话语权。

  “去年以来钢铁下游市场低迷,钢厂进货的意愿也较小。”对于交易平台成交低迷的原因,北矿所曾做出了这样的总结。而且,很多贸易商和钢厂依然习惯于传统的贸易方式,所以电子平台成交还是比较低迷。

  董朝宾透露,平台会员数量由开市时的158家增至目前的213家,企业遍布多个国家和地区,类型涵盖铁矿石贸易上、下游各个环节。“虽然国内有资质的大企业基本上都已经加入了北矿所铁矿石交易平台,但成交极少,成交主要以中小企业为主。”此前,工信部原材料司副司长骆铁军也曾表示,平台上大企业成交很小,反而是小企业成交多。同时像国外三大矿山,几乎没有现货放在平台上。对于三大矿山在北矿所交易量少的原因,其解释称铁矿石供应主要是走的长协价,没有多余的现货在北矿所交易。

  没有足够的交易规模,交易所难以形成交易走势用于参考定价,引导价格就更是一句空话。骆铁军认为,力拓的现货招标有量,而提到现货平台就没有量显然不合理,目前工信部正在与商务部探讨,下一阶段怎样让三大矿尽量将资源量投放在现货平台上。

  平台认可度不高

  作为一个新兴的交易模式,中国铁矿石现货交易平台打破了传统的交易模式,海内外矿山、钢企、铁矿石贸易商等还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但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钢企和贸易商时下对于是否有必要或者愿意去平台上交易都有所保留,至于适应尚需时日。

  海南一家矿业企业负责人表示,每年能够生产300万吨的矿石,但供不应求。而且和客户都是保持了几十年的交往,一般不会把矿石放到现货平台上去交易。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国内大型钢厂负责人告诉记者,一般的钢企,由于考虑生产的连续性,都愿意捆绑着一个长期的大户进行战略合作,尤其是大型钢企需要一个稳定的供货渠道。采访中不少钢厂表示,企业都有自己固定的采购渠道,自身也可以去找矿山对接,没必要去平台交易。必和必拓铁矿石市场部总经理Alan Chirgwin也表示,铁矿石业务依靠的是矿山和钢厂之间长期的合作关系,而现货交易平台显然无法维持这种关系,况且也满足不了钢厂的需要。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