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中
长假回来虽然只有两个交易日,但行情已是跌宕起伏。
我还是坚持原来的思路,机会就在一季报增长的品种里,你应该看得到。
我也还是坚持原来的操作,机会就在急跌时买进,急涨时卖出,周四周五又是一个做差价的机会。
股市,就是要做自己熟悉的东西,坚持自己熟悉的思路和方法。
这期周刊,我们还是要做熟悉的由公募转型私募的王亚伟。
因为年报季报全部公布了,跟踪主力一直是我主持赚钱周刊之后的方向。
因为王亚伟无疑是个传奇的人物,至少之前在公募界属于后无来者级别的。
我自认至少在同城乃至全国都市类媒体中,在研究王亚伟方面,无论是时间还是深度‖比我还厉害的不多。
所以这些年,从陈昊旻到陈永洲、庞倩影,再到韩祯,带的徒弟在变,对王亚伟的跟踪一直没变。
本期,还是熟悉的配方,还是熟悉的味道。
如何看待王亚伟,自然是仁者见仁。
我以为,是不是一定要跟王亚伟炒股,首先要解决你信不信的问题。其次在于,你是否真能理解他的思路,因为很多时候,他真的确实超前。
太超前,往往也要付出代价。有时,是时间上的,有时,则是资金上的。
毕竟,王亚伟不是神。是人,就总会犯错误。只不过,他以前犯的错误比绝大多数公募经理少得多,还有一点,就是他犯错后,纠正得也比绝大多数人快。
至少,我会从三个方面去关注他。
首先是独门股。从市场角度看‖对于单只品种,一个主力总好过多头马车。
其次是重仓股。毕竟做出一个投资决策之前肯定是做过评估的。
第三是小盘低价重组股,尤其是亏损股。
方法上,当然要结合他建仓的成本,以及建仓后的总体涨幅,像已经翻倍的三聚环保之类的我就不会去碰,错过也罢。
昨日的上涨,有人说,跟肖钢主席说的话有关,因为将资本市场跟中国梦挂上了钩,我以为,至少从大盘的量能看‖还不够。不过,在大盘未放量的前提下,只关注那些放量的个股是最简单的方法。
其实,股票投资和人的相处之道有很多相近之处——你得熟悉你即将投资的标的。
我常跟记者说,我动手写一只股票,至少要观察3到5天,包括每天4个小时的分时走势,每天开盘收盘价如何做出,K线形态以及均线形态,再有就是量与价如何配合。
只有熟悉了这些,你才有可能去做出预判,你的预判才不会发生太大偏差。
所以,无论是投资,还是生活,走在一起是缘分,一直在走是幸福。(金羊网-新快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