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图形分析要点--观察股票的相对强度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转载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3/16 文章录入:萃富投资 责任编辑:萃富投资 | |
|
|
上一回我们主要讨论了日K线图中的大量,实际上是特指那种持续性相当短的类似于脉冲式的放量过程。通过对于一些大量的研判,我们对盘中主力的情况作了一些了解,比如主力是不是已经满仓,是不是还有多余的资金等等。但仅仅靠这一些分析手段还是很不够的,还无法作出投资决策。
[1] [2] [3] [4] 下一页
比如在某年某月某日。股价是5元而上证指数是1000点,那么该日的“相对强度指标”就是5/1000×100=0.5。 这个指标乘以100是为了将数据扩大100倍,看起来更直观一些。 当我们创设了这个指数并通过软件显示出来以后就会发现:对于任何一个个股来说,其对应的“相对强度”指数的走势绝不是一根直线,说明股价与大盘的走势是不会完全一样的。如果这根指标线上行,股价就走强于大盘,如果指标线下跌则股价走势弱于大盘。 当我们打开日K线图并选择“相对强度”指标后,我们对该股的相对走势已经一目了然,在哪一段时间内走势强于大盘,而在哪一段时间内又弱于大盘。 行情分析软件中还有一个股价叠加显示的功能,即在K线图上叠加另外一家个股的K线图,也可以叠加指数。 现在我们的K线图上,上面是个股与大盘指数的叠加K线图,中间是“相对强度”指标图而下面是成交量图,这才是一张完整的行情分析图。 上次我们用了一次最下面的成交量图,为了分析那些脉冲式的大量,今天我们要用上面两张图:股价与指数的叠加图和“相对强度”指标图。 其实股价与指数的叠加与“相对强度”指标的意义是一样的,只是指标进行了量化而叠加图只是给出了一个大致的轮廓。由于很多决策的灵感往往来源于一些形象化视觉的冲击,所以叠加的K线图还是非常有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用的。 股价运行有一个无法解释的现象:上涨要比下跌难得多,所以一旦股价的走势强于大盘,尤其是当大盘在下跌的时候股价跌幅明显小于大盘甚至逆势小幅上涨的股票,其一定是受到了外力的干扰。这种外力有三种可能性:新主力建仓,老主力阶段性增仓,某张机构或者个人的大买单所为,我们应该尽可能地确认这股力量的来源。 如果有新的主力建仓,那么我们并不急于马上跟仓,但绝对应该密切关注该股票,因为新主力介入之后一定会有大的行情。任何一个新主力都会对自己所控制的股票进行大幅度的拉抬,而我们只要这个拉抬的过程,至于主力最后能不能出来则不是我们所关心的。然而新主力在建仓的过程中还会运用多种手段调控股价,因此真正的股价底部未必就在眼前,而且拉升股价的时机也往往不在建仓期,所以我们应该尽量做到在主力拉升股价前后介入。 如果是老主力的阶段性增仓,说明主力对股价的阶段性底部比较认同,而且手中还有一些资金,因此一旦大盘回稳则该股会有一波上冲行情。 如果仅仅是来之其它方面的某一张大买单,那么我们大可不必多加关注。 当然,“相对强度”指标只是告诉我们股价的强弱,至于这个外力具体来自于哪里还必须依赖于其它的方法,但“相对强度”指标至少已经提示我们有这个外力了,而且某些情况下我们还是可以有所感觉的。 现在我们配合叠加的K线图来分析“相对强度”指标走强的态势。 第一种情况,如果每次大盘回落的时候股价的回落都比大盘少。这表明有主力在护盘,而且是老主力。如果是新主力的话一般会想法买到更低价位的筹码甚至会将股价顺势打下一个台阶。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第二种情况,大盘回落的时候股价小幅回升。要么是新主力建仓,要么就是机构一次性买单。但光靠“相对强度”指标是无法区别的,我们必须借助于盘中的即时分时图来进一步确认。 第三种情况,大盘上升的过程中股价比大盘涨得更多但不是暴涨。基本上可能判定是某张市场上的大买单,绝非主力在运作。一次性的机构买单在大盘回升的过程中往往会以比较着急的架势抢筹码。但由于这类单子不会护盘,因此大盘一旦回落股价的回落也会非常快。 第四种情况,股价远远走强于大盘,个股独立于大盘走出连续上冲行情。这是主力进入拉升阶段,但还须确认新老主力的差异。 除此之外还有“相对强度”指标走弱的时候,但我们的重点是指标走强。如果股价基本上一直是走弱于“相对强度”指标,那么我们应该放弃这家股票。 在此之前我们已经分析了该股的“大量”情况,它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