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跌市需要走出三大误区
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转载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8/3 6:41:47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来源: 中证资讯  作者: 徐辉

继周一大跌后,周二市场继续调整,至此沪综指已经“5连阴”了,这是去年7月6日以来市场首次出现“五连阴”。说到近期调整原因,人们很容易和扩容联系起来;而谈到市场未来,人们又很容易想起“大牛市”。但笔者认为,这些认识和判断还需仔细推敲。 

  事实上,目前市场的调整已经很清楚地说明,估值过高才是市场调整的最根本因素。而在大牛市来临之前,可能会有更加残酷的结构调整,未来的牛市也并非所有股票的牛市。

  结构性高估是调整主因

  我们认为,结构性高估是6月以来市场调整的最根本原因。目前深圳市场静态市盈率高达60倍,没有一个市场可以承受这么高的市盈率。当然,幸运的是当前两市蓝筹股市盈率仍处在合理的估值水平上,上证50指数静态市盈率在17倍左右。

  有趣的是,当前高估、低估股是以模糊的股本结构来划分———大型股估值基本合理,而小型股则显著高估。目前小型股票在A股的发行市盈率,是包括香港市场在内的国际市场的两倍。也就是说,各类市场投资者已经形成了A股小盘股的“高估共识”,这是危险的根源所在。正如当年用友软件的高价发行,也是市场共识下产生的结果。

  扩容并非市场阶段性调整的根本原因,所以即便扩容问题出现转机,市场的调整仍将继续下去,直到小型股票的高估问题,也就是市场结构性高估的问题得到缓解。

  价值回归有望继续

  正如部分市场人士“三阴变奏”的判断:如果说6月7日第一根大阴线止住牛市上行步伐、7月13日第二根阴线确认市场进入阶段性调整的话,那么,7月31日第三根阴线可能意味短期市场调整节奏将会加快。

  我们基于市场回到合理估值水平的假设作一个测算:上证50指数基本维持目前估值,而其余股票估值平均下滑30%。在这样一个状态下,沪综指对应的点位大体在1350点左右。考虑到不断有新股上市以及人民币升值对估值提升的积极作用,沪综指调整的最终目标可能会在1400点附近。当然,这可能是一个耗时较长的过程。

  走出三大认识误区

  在阶段性调整的过程中,笔者认为当前投资者需要端正认识,走出三大误区:误区之一,“别人的是概念股,我的是转型股”。在和投资者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人都买了一些概念性的股票。虽然每个人都认同概念股最终将实现价值回归,但他们确信自己的股票确确实实是处在转型中的股票,即使这种几率很小。

  误区之二,轻信“新故事,尤其是动听的新故事”。当下各色人士大力推崇的注入式重组、拨出式重组、交换式重组等等,是另一个故事的开始,它其实无法令投资者得到实在的盈利,因为大股东并不是慈善家。

  误区之三,“好股票高估点没关系”。前期我们不断提示风险的一些概念型股票,如洪都航空、G天威、G苏阳光等都出现了显著的调整,甚至是暴跌。概念性投资给投资者带来的从来都是痛苦的回忆,而好股票的高估和概念股的高估同样危险。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