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我国历次降息对股市的影响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转载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11/26 17:28:09 文章录入:萃富投资 责任编辑:萃富 | |
|
|
降息后哪些板块与公司受益 降息使储蓄分流一部分直接进入消费领域,这必然会为相关上市公司带来直接的利润增长。如上市公司中的商业板块、家电行业等。其中,与7月1日起取消福利分房及下半年将出台新的住房制度相配合,住房消费将会成为居民今后的一大消费热点。住房消费的转热,无疑将刺激房地产业的启动,从而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进而成为我国经济的支柱产业,成为下一轮经济启动的龙头。 八次降息大大降低了企业的资金成本,尤其是对于资金密集型企业和负债率较高的行业有着直接的作用。从行业角度看,项目投资额大、投资期长、负债率高的房地产业受益最多。 此外,降息还减低了负债率较高的外贸企业的资金成本,有助于摆脱其在国际竞争中的不利地位。从政策倾斜的角度看,国企大盘股是降息受益的主要对象,降息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了支持国有企业改革。 大型国企上市公司的负债比率普遍偏高,七次降息后,贷款利率水平大幅度调低,将使这些债务负担较重的企业直接降低经营成本,中、长期固定资产贷款利率的降低更将使一些工业类国企的经营处境得到明显改观。 降息对上市公司的利好作用无疑是多方面和巨大的,而且不是短期的和暂时的。从实际情况看,由于企业大量旧的长期贷款无法直接受益于当前的降息,因此降息利好表现出很强的滞后效应,这远比股指对降息的反应要缓慢得多。 通过对786家同时公布1996和1997两年财务报告的上市公司进行统计,1996年年底的负债总额约4400亿元,1997年年底的负债总额为4800亿元,而这两年所对应的财务费用合计分别为137亿元和129亿元,不论是绝对值还是相对值,均没有十分明显的降低。但是,由于这些公司通过上市和配股募集了大量自有资金,使得平均资产负债率由1996年年末的55%降低到去年的48%。由此不难看出,降息效果的滞后时间较长,企业从中的获益要比人们想象的慢许多。 换言之,头三次降息的效果,并未在1997年的报表中得以充分体现,但是,尽管降息在实际上的短期影响和效果显得相当有限,但其对上市公司业绩中长期的利好影响,无疑将是实质性的。 有利于壮大投资者队伍 从长期看,降息不仅将使投资者人数快速增加,而且证券市场的入市资金也必将因此而增加,而资金量的增加,正是证券市场发展壮大的必要条件。 此外,降息带来了宽松的资金环境,使企业的闲置资金不断增加,为了寻找投资场所,不少机构选择了高风险、高收益的股市。股市优良的流通性和高回报率,对这些企业闲置资金有很强的吸引力。 2001年以来企业以参股的形式投资证券公司的情况屡见不鲜,例如北京的不少上市公司就参股了北京证券,武凤凰也参股了武汉证券。这些企业资金通过证券公司进入股市,投入资金的周期长、风险小,壮大了机构投资者的队伍,增加了证券市场的稳定因素。 从八次降息对股市的影响来看,如此实质性的利好,虽然在市场中反复激发了投资者的投资热情,但市场的直接反应呈现逐步减弱之势。 就最近一次的降息看,股市非但没有像人们预期的那样大幅上涨,当日市场的表现反而是高开低走。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市场因素,如股指点位较高,市场缺乏能够引导市场的热点板块等,但降息对股市的长期利好作用却是毋庸置疑的。 总之,八次降息积极推动了我国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在这样一个基本面整体向好的形势下,股市明天的道路也必将会越走越宽。 由于经济增长幅度减缓,投资和消费欲望有所下降,有人担心再次降息可能进入“流动性陷阱”,引起通货膨胀。不过现在已经不是短缺经济时代,而是一个生产相对过剩的经济时期了。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