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最大的市场利好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转载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11/25 8:22:09  文章录入:萃富投资  责任编辑:萃富

 小时候参加过射击队,当时奇怪的是,射击教练不是按照我们通常的理解挑选视力最好,而是挑选稳定性最优的人员。后来进入射击队才知道,射击的关键就是稳定,训练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求将弹着点固定在越来越小的圈子中。这样在比赛之中,只要在试枪时将弹着点调整到靶心位置,就能够取得优良的成绩。打高尔夫也是这样,通过训练肌肉记忆,将每一次挥杆的动作固定下来,这样就能进步迅速。其实投资又何尝不是如此,如果每一次投资判断都对或者都错,也是可以成就一番事业的。有时候能够成为反向指标,也是一种荣幸。可惜投资太复杂,其中蕴涵的东西远比射击、高尔夫这种自我超越的运动广泛,尤其是涉及到广大投资者的心理和羊群效应,成为真正的反向指标几乎是不可能的。

  人性中的懒惰成份成就了科技发展,但是思维懒惰却是要不得的事情。有些人看文章,最喜欢的就是直截了当,告诉我怎么做就行了,不愿意就其中的逻辑推理花上些时间。于是乎,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现象普遍存在。最有意思的就是做企业战略,许多人希望顾问们可以拿出一个万无一失的妙方,自己只要跟随操作就可以了。诸不知,顾问们依据的基本上是根据企业家自我表达的意见综合而成,那些抱怨战略方案失败的企业家们,其实就是在清算自己的无能。指望顾问们可以提供精准的方略,这是最不现实的幻想,如果他们能够有这个水平,还不如自己从事这个行业了。顾问们的作用只是将高水平的管理条理化、清晰化,而绝对不能将一群自我膨胀的糊涂看法和观念转变为悬壶济世的灵丹。这里主要还是提示那些观看文章的朋友们,要学会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姑且不论在投资上能够受益几何,起码可以延缓得老年痴呆的几率,呵呵。不过有些文章根本没有提供思考的余地,只是简单的涨、跌预测,只能当一种市场看法罢了。能够蒙对一时,谁能保证蒙对一世,越故弄玄虚,越不可靠。

  回顾11月以来的市场走势,一位网友在笔者周五《境内外资金的联袂大戏》中留下了这样的观点,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其实这波行情就是些以投机和暴炒为理念的资金发动的,目的是短期获取较大利润、快进快出,买了就是为了卖,根本没有持股的意思。A股的反弹比港股大约晚10天左右,港股在反弹创新高时我们二次探底结束,港股做双头时我们A股开始启动,这次行情的重要资金是港资,这与到10月底国外几大投行在香港组织资金准备炒做A股相对应。当前的行情不会持久,因为就是在投机,进场的资金介入很深,目前陷入要被套的窘地,使出浑身解数在搏命。开始做龙头股,中铁二局、太行水泥等刺激人气跟风,后来启动大盘股中联通、中南车来维系行情,周二大盘暴跌使其深套其中,无奈之下只得启动石化二股来应对。可是到了周五终是黔驴计穷了,只得通过造谣和启动港股来做垂死挣扎了。

  周五绝地反击伴随着一些市场的传言,传言内容无一例外地落空,而周五下午90分钟在2000点之上成交的500多亿,买方不幸成为了牺牲者,出逃者顺利兑现筹码。好在美股在周五出现了大幅反弹,缓解了今天开市后下跌幅度,不过其后却是一波不如一波的股指下行,成交量也迅速萎缩至不到800亿,显示人气开始涣散。周末并非没有什么消息,有关严格证券管理的大刀奋力砍下,针对北京首放及其控制人2.5亿元的罚款以及国美首富被司法调查,都昭示了证券监管部门整治市场的决心,尽管来的有些晚,而且还是有许多漏网之鱼。法网恢恢、疏而不漏,能够在当前形势下,整治市场秩序,个人认为的确是最大的利好!!这无疑对于当前炒作资金是一大警示和告诫,也表明了政府的态度和决心,更说明政府不会出台利好方便这些资金顺利兑现出逃。一抓就死、一放就乱,这是近几年来证券市场的写照。尤其是当市场低迷时,监管部门常常对于违规持宽容态度,证券市场规范化一直难以建立起来。只有市场不断净化,才能真正成为投资者值得信赖的投资场所。不断有个股拉涨停,也不断有个股在涨停之后选择断崖式跳水。这种操作表明了什么?显然出逃的可能要大于洗盘的几率。随着对非法证券活动打击力度的加大,那些鸡犬升天的股票还会回归其本身价值,股指随之下滑也是在所难免。如果短期阵痛能够换来长远制度,这种付出仍然是值得的。曝光的两起案件都是在去年发生,这也意味着会有更多的案件浮出水平。查处非法所得,也应当作为增加财政收入的手段,我们期待着。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召开将对市场产生重大影响,当前4万亿投入以及各地10万亿的拉动方案,确实要严格按照科学发展观进行科学评价。盲目且不计成本的投入将是中国的又一大灾难,而且会毁掉来之不易的发展契机。这部分资金的使用一定要受到监管,其方案制定也需要人大的审议和批准。从审核到批准再到实施,起码要经过数月时间,而股指消化这个利好只需要几个小时。在漫长的期待过程中,一定会有许多反复,美股还会跟随其经济下滑而继续探底,继续观望、偶尔少量做些反弹,应当是一段时间的主要操作策略。前期对市场判断说了很多,基本上得到了应验。现在来看,立足更高一些看市场正确的可能性要大一些。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