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厦门股市十五年:老股民的私家记录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转载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11/3 8:25:45  文章录入:萃富投资  责任编辑:萃富

 

  有趣的故事还有厦工、厦华。1993年厦工是用储蓄存单方式发行,也是全市资金总动员。开始套牢了不少人,捂住的都有翻身的机会。1995年厦华首创竞价发行,谁出价高谁得,13.38元,创了当时的天价。

  3.骑着破自行车炒B股

  厦门是侨乡,早些年大家爱存外汇,黑市换汇的也多,走在中山路上,不时有人从胡同里冒出来问“港币”。一部分先知先觉的投资者,早把目光投向了B股市场。 2000年B股对内开放,一股民骑着破自行车炒股,特破的那种,放在哪儿都不上锁。那一周,每天都有一辆奥迪进账。10个涨停板后,全国外汇大搬家,黑市汇率也大波动。B股市场的盛宴,厦门参与者不少,早到的大鱼大肉,晚来的残羹剩饭,苦乐不均。

  4.厦门人狂炒NET、STAQ法人股

  这个市场很鬼蜮,名称是洋文的,没听说过中文名,从哪来的,到哪去了,厦门并没有企业真正上过这市场交易,但这一亩三分地的小市场,却在厦门很活跃。据说,这个市场在厦门的交易量还蛮高的。有趣的是,全国大报很少介绍,但厦门晚报却是每周有行情有评论,厦门很多顶尖的投资高手,在这个边缘的市场挖到了金矿,很多三毛两毛的股票,后来都上过10元。当年发生的海南航空[2.69 -4.27%]法人股回购事件,其中一个硝烟弥漫的分战场就在厦门。

  5.共享全流通股改盛宴

  2006年开始的股改,是一次重大的机遇,很多市场高手经过这一次牛市洗礼,都信心百倍,怎么说怎么做都是对的。这两年厦门冒出很多投资公司,发展私募代客理财。股神们告诉我的故事,无非就是独具匠心拿了某股翻了几番。

  民间的股神我倒是见识过一位,邻居的老舅,工薪阶层,一生节俭,捂股捂了5年不动,赚了一大把股子股孙。2007年生活大变样,清仓啦、享福啦,家里都用上奢侈品,睡的床都是上等红木的。

  牛市盛宴里,厦门上市公司也没有闲着,建发、国贸等,都是在最恰当的时点上增资扩股,强身健体。

  股改盛宴的另一块蛋糕,就是当下股市的过街老鼠“大小非”,但厦门上市公司股东结构相对简单,没有风投PE,“小非”也不多。2000年前后,法人股拍卖市场喧闹过一阵子,有一朋友就看好法人股流通,那时3角5角、1元2元往里捡的“小非”们,股指千点也不怕。现在,他们不就在吃香的,喝辣的了?

  改革开放30年,厦门股市15年,面包是从哪里来的,又是谁动了我的奶酪,盘点一下,盘点而已。

上一页  [1] [2]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