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市场最需要什么?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转载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10/28 8:22:15  文章录入:萃富投资  责任编辑:萃富

  银行业的命根是什么?市场经济的根本是什么?地球人都知道,是信用!所谓的信用是什么 ?信用就是长时间积累的信任和诚信度。信用是难得易失的。 信用靠什么支撑?注解上已经非常明确,信任和诚信度!此次世界性的金融危机源于信用的丧失!一个国家,一个主体,一个组织,甚或是一个人,没有了信用,也就失去了别人对其的信任和信心。

  市场最需要的是什么?就是市场参与者对市场的信心!资本市场之所以沉沦,根本就是投资者信心的丧失!用什么来重塑市场参与者的信心,必须用管理层的信用!回顾市场一年来的艰难历程,我们清楚地看到,平安的天价增发丢掉了上市公司通过股权分置改革以来包括注资,管理创新,技术改造等诸多努力建立起来的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信任;从“5.12”开始,“维稳”成了管理层嘴上不断重复使用的名词,在管理层的号召下,善良的市场参与者置自己的真金白银的安全于不顾,帮助市场平稳地度过了大地震以后一段艰难的日子。半年过去了,我们等到了管理层的哪些行动?这里我不想一一列举,但是我要肯定地说,市场叠创新低的过程,也是管理层的信用逐步丧失的过程!2245点的有效击破其实就已经宣布了管理层“维稳”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不是有位经济学家一直坚持2245点不破,牛市还在吗?并且把市场形势不断恶化的上半年定义为慢牛,不知道今天那位可敬的经济学家对市场又该作哪样的定义?还有一种风气很不好,那就是把一切问题都归咎是别人的原因。现在又有人把市场不断下行的现象归罪于外围市场?如果真是那样,别人暴涨为何我们的市场还要下跌?我们自己不是一再强调经济没有出问题吗?我们的经济的确是健康的,可市场出现如今这样的窘境该作何解释?这里我还是要说,是大小非政策的错误使然!连国家发改委都承认是市场持续调整的根源,不知道我们市场的直接管理者们凭什么还要拼命否认?列举的那些数据能说明他们的论点吗?我认为只能从相反的角度证明市场环境的险恶!试想,大小非如果不是中国股市持续调整的主要原因,那是什么?难道是中小投资者脑袋同时进水了,无缘无故地要将6000多点买入的筹码等到4000点以下,3000点以下,甚至如今的2000以下抛售?或许中登公司的数据更能说明问题。截至今年7月底,由股改形成的限售股份中,已累计解禁大非的数量为453.84亿股。其中,大非累计套现78.23亿股,占解禁股份的17.24%。累计解禁小非数量为414.46亿股,小非累计套现180.34亿股,占比达43.51%。7月份,沪深两市大小非共套现8.49亿股,较6月份4.51亿股的规模,环比增加88.25%。是的,大小非的减持数与股权分置产生的大小非相比,占的比例还比较小,和新老划断后所新产生的限售股相比比例就更小了。但是我们反过来想,这样的比例尚且市场如此,如果更大比例的减持市场形势会怎样?市场人士曹中铭先生说得好,“如果大小非真的对市场影响有限,那为什么监管层要颁布规范大小非减持的《上市公司解除限售存量股份转让指导意见》?又为什么欲推出“二次发售”的相关措施?进一步讲,如果大小非的减持并不“猛烈”,大小非又为何会成为千夫所指?即使股指在目前的点位上再遭“腰斩”,成本极低甚至是零成本的大小非同样能够获取暴利,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因此市场上也就有了无论股指怎么跌,诸多大小非均在夺路而逃的“风景””。

  我们市场跌创新低的原因或许很复杂,但管理层空口高调维稳的做派对市场信心的影响是巨大的。温总理对世界金融危机的认识非常精准,信心比黄金更珍贵!世界出现今天之局面关键还是信心。只有信用得到保证,才会有信心的确立!资本市场最需要什么?最需要的无疑是投资者的信心?而投资者的信心靠什么支撑?靠的是对政府的信赖,靠的是政府无与伦比的信用!目前管理层在大小非政策上的立场与态度不利于资本市场的稳定和发展,大小非问题一天不得到妥善解决,就难以有市场真正意义上的稳定!市场的春天就难以到来!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