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大浪淘尽英雄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转载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10/17 8:23:31  文章录入:萃富投资  责任编辑:萃富

晨报记者 张佳

  截至10月14日,中国平安持有的1.2亿股富通集团股权价值13.65亿元,而过去一年多中国平安为获得这些股权付出的代价却是238.74亿元,无论从绝对跌幅还是相对跌幅来看,这显然算不上是一笔成功的投资。即使在2007年高峰期中国平安净资产不过1072.34亿美元,一个小小的决策失误就导致资产缩水两成,赔上整个2007年的利润还远远不够。显然,马明哲“走巴菲特道路”的首次尝试暂时只能以“折戟”作定论。

  牛市,是容易让人躁动的。看着淡马锡多年的成功,所以我们的“中投”出海了;看着巴菲特以保险为旗舰的投资大获成功,中信、平安、国寿也纷纷试水海外股权投资。只可惜,迄今为止大获成功的经典案例还一个没有,受挫的案例倒是接二连三。

  当然,对于刚刚开始走出去的“中国资本”而言,学费终究是在所难免地要交的。但是,学费交了,至少该学到点东西。无论是自身投资的大幅亏损还是看着海外合作方的遭受重挫,都应当让“中国资本”明白,全球化投资,该是“有所学有所不学的”。

  盛世中,投资大师满街走绝非A股特色。国际市场中,同样会涌现出大量所谓的投资大师,“股神”、“股圣”、“股霸”之类也如香港赌术片中的高手一样层出不穷。但是“次级贷”这波滔天巨浪,顿时洗尽那些不过也许只是靠运气混成“大师”者。

  当然,我不会拿马明哲作为范例,还是说说比尔·米勒(BillMiller)吧。这位曾经连续15年打败S P500指数的传奇基金经理同样折戟“次贷危机”。过去一年间,S P500指数不过下跌34.71%,而其管理的雷格梅森价值基金却重挫52.67%。在次贷危机中继续重仓金融股,是比尔·米勒失手的关键原因。即使在次贷危机已经相当严重的上半年,比尔·米勒依旧以37.1美元和24.6美元的均价抄底雷曼兄弟和房地美——如今这两家股票分别只值0.1美元和1.1美元。

  早在1960年,巴菲特便曾经说过,其投资目标是“在熊市中取得优秀的业绩,在牛市中取得平均业绩”。如今看来,这显然当是“中国资本”未来真正的努力目标。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