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巴菲特最佳拍档的操盘心得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转载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9/8 8:33:00 文章录入:萃富网 责任编辑:cuiv | |
|
|
当然,如何从茫茫大海中选出这些赢家,这时就需要巴菲特或芒格的智慧了。芒格认为这光靠常识可不行,还需要多方面对自己进行全面的教育。芒格说,他和巴菲特与其他投资者不同,他们尽量不高估自己的能力:“如果你不知道自己的优势在哪里,这就是一场灾难。”他们努力避免“愚蠢”的投资,当自己的猜想被证明是错误的时候,“要有放弃原有知识的魄力。”而且他们手中时刻留存足够现金以便快速行动,因为好的投资机会不会经常游过你身旁,“你必须拿着长矛在江边等着,”芒格如是说。如何识别这些机遇呢?这时候就需要你足够广博。他说:“知道自己的短处,然后弥补它。如果你手上有关于一个课题的三本教材然后全部浏览一遍,这是一个好的开始。我就是这么做的。” 遗憾的是,大部分投资者都不这么做,因此芒格在陪伴巴菲特的第5个十年里变得有些厌世也就不足为怪了。芒格叹道:“如果亚里士多德在世,他一定是一个脾气暴躁的老头。”他说,因为这位希腊哲学巨匠将看到人们一遍又一遍地犯同样的错误。 查利之“道” 动荡的市场、低迷的经济,在陪伴巴菲特43年的历史里,查利-芒格全部经历过。下面五条智慧也许对今日市场下的投资者有益。 跟中间人说再见 也许我们应该对我们的券商和共同基金重新审视。芒格说,整个资金管理业业绩平平、手续费又高,并未给客户提供增值。“他们就像赌桌上收钱的人,从整个系统中拿走利润。” 选择常识、放弃数学 再一次打击专业人士?芒格认为热衷于统计分析就像“无聊的沙里筛金”,反而遮蔽了双眼去发现有潜力的公司。“这些人喜欢计算,但是路过大金石却浑然不知。”相反,他和巴菲特“只是做一些显而易见的决定……我们从不跨越7英尺的篱笆”。 像本-富兰克林一样思考 芒格相信人应该自我教育,越深越好,越博越好,这便是“侵入他人的领地”建立一个“理论的智力方格”,并据此作出投资决策。他推崇本-富兰克林。芒格说:“他是一个自我教育者,博采众长、无所不包。他感到自己需要提高数学,于是开始学代数……知道自己的不足,然后弥补它。我就是这么做的。” 尽量长期持有资产 大部分投资者都认为巴菲特和芒格善于找到价格便宜的好股票,芒格指出,品质可以战胜价格。他说:“如果你买进被低估的股票,那么当它接近你计算出的内在价值的时候,你就必须考虑卖掉它。这是很难的。但是如果你买进一些好公司,你就可以一直持有它们。这是好事情。” 为中国让路 芒格说,中国相对美国的竞争优势越来越大,但是他对此满怀希望。他说:“如果哪一天中国人取代了芒格们,我的态度就是‘再见’。”关于美国,他补充道:“我们在经济上的地位曾经高得离谱。现在只是稍微高一截。”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