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跟庄技巧:短线操作要领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转载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8/28 8:41:55 文章录入:萃富网 责任编辑:cuiv | |
|
|
1994年8月至9月份,沪市指数从333点涨至1052点,市场主题先是大盘股,后期转移至浦东股也是当时市场背景的必然产物。当时尚需进一步抑制通货膨胀,宏观经济状况还不景气,股市的资金面依然偏紧,这时出台了刺激股市上涨的“三大政策”。由于基本面尚不能促使股市长期走牛,主力机构便采取“快进快出”的炒作策略。要“快进”,主力机构必须选择有大量筹码的大盘股,较快地将资金变成筹码,率先做足行情,因此在333点至777点的第一段行情中,大盘股成为市场的主题;要“快出”就必须讲究技巧,调动市场人气,制造乐观气氛,这就要求主力用有限的资金,炒作聚集人气的板块――浦东板块,以掩护大部队撤退。因此777点至1052点的阶段浦东股自然成为市场热点。 1995年7月至10月,沪市指数从610点反弹至792点,其中主要有“三大”热点板块――大盘股、收购概念股、新股。大盘股成为市场主题的原因是:5.18行情来得突然,去得匆匆,大主力相当部分筹码被套牢在大盘股中,同时大盘股大都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国家有支持国有大中型企业发展的政策,且大盘股具有价格低的优势。这些原因使大主力掀起一场有号召力的“大盘股革命”。收购概念成为市场热点的契机是当时北旅有大量股份被日资收购的消息,这种情况在中国尚属首次,自然被主力机构充分利用。新股仪征化纤成为后期热点,股价从2.68元大涨至5.81元,其原因有二:一是新股没有上档套牢盘,炒作容易成功,且仪征化纤也是大盘股,炒高仪化有利于大主力从其他已炒高的大盘股中顺利撤退;二是当一批历史遗留问题股上市,主力有不少筹码,为顺利高位出货,需要炒势已上市的新股。 二、判断股市热点形成的基本思路和特征 假如你认为一轮反弹行情或上升行情即将来临,那么势必遇到一个问题,就是这轮行情的主题股是什么?热点板块从何产生?如果找不到市场热点从何产生,上升行情又何而来呢?显然如何超前地预测分析市场即将形成的热点板块,对于分析大盘走势,选准个股十分重要。笔者认为其中的关键是研究股市当时的宏观经济状况及趋势、国家有关发展股市的政策、产业政策或特定的地区发展政策,分析上市公司的业绩变动和市场的比价关系,分析市场主力的资金流向,分析如分红送股、资产重组、领导层变动等可能引起主力关注的市场炒作题材。投资者只有综合分析特定时期股市特定的基本面、政策面、资金面以后才能得出一个符合市场的结论。 一个主题股或一个热点板块形成过程中,盘面上会形成以下特征: 1、个股或整个板块的成交量明显、连续增加 2、股价的波动明显增大。收盘时经常有人拉尾市或打压尾市。 3、某一个股或板块的股价走势配合换手率的增加开始由弱转强。大盘跌,个股不跌;大盘涨,个股涨势超过大盘,这类个股和板块极可能成为市场热点。 在分析股市热点时注意以下几点: 1、热点酝酿的过程就是主力资金介入的过程,一般来说,热点酝酿的时间越长,热点能够持续的时间也较长,或者持续的时间虽不长但主题股价上升的幅度较大。 2、股市一般不可能同时出现多个热点板块,如果市场出现多个热点同时疯炒的情况,要留意大盘是否在最后一浪。一般情况下,当新的市场热点形成时,旧的热点会逐渐冷却。 3、市场热点转移过程,大盘往往有一次幅度不小的调整,以利于主力机构调整持仓结构。 三、牛市中热点形成和变动的基本节奏 在牛市中,市场热点的形成和变动往往是依照一线绩优股,再炒二线股,然后炒三线低价股的顺序进行,同时新股板块和基金板块的炒作也适时而动,这是因为牛市刚刚启动时,很多投资者经过熊市的长期煎熬,对后市不敢看好,一般不敢买入绩差股,而此时绩优股的市盈率较低,具有明显的投资价值,因此绩优股必然成为首选的炒作对象;由于大量资金追逐一线绩优股,二线股长期受冷落,一、二线股比价关系日益不合理,到了一定的时候,一线股价格已很高了,人们的注意力自然转向炒作二线股;接下来,市场气氛越来越热,投机的氛围也逐渐形成。于是低价三线股成为热点,成为最佳的炒作对象。当一二三线股、新股、基金普遍热过之后,市势也即将走到尽头,大的调整将不期而至,然后在充分调整的基础上展开新一轮上升行情。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