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赣州市老年股民的炒股生活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转载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8/8 8:22:24  文章录入:萃富网  责任编辑:cuiv

 

  老年人炒股面面观

  老年人究竟是否适合投资股票?

  大多数不是股民的老年人认为,炒股对老人的身体状况有较多的负面影响。炒股费时又伤神,不仅会占用本可以用于锻炼的空暇,股票下跌时还会增加老人的心理负担。他们认为老年生活应当简单轻松一些,炒股并不适合所有老人。

  眼下正是炎炎夏季,这些天赣州的天气十分闷热,笔者在赣州城区文清路一家证券交易所的二楼大厅里看到,有100多人坐在屏幕前关注股票信息。大厅里虽安装了空调,并在四周装有大功率风扇,而笔者坐在靠中间的座位上却仍感觉到一阵闷热。尤其在一天当中气温最高的午后2时左右,大厅的温度也随之明显升高。

  夏季是老人突发性心肌梗塞和脑血管意外病症的高发期。而据笔者观察,炒股对老年人身体状况潜在的影响确实不可小看。不少老年人在证券所里一待就是六七个小时,除了必要的走动外,一般很少离开。他们有的在电脑前久久不动,有的坐在屏幕前一直盯着股票,有的困了就直接在座位上打个盹。据工作人员介绍,有的老人甚至连午饭时间都不出交易所,一早赶来交易所时就已经备好了午饭。

  在很多年轻人看来,炒股似乎更加适合心理承受能力强、能经得住强烈刺激的人群。老年人大多身体欠佳,长久地坐在电脑前,最容易造成颈项肌的疲劳,引起颈肩痛、项肌痉挛,甚至出现头晕目眩。由于老年人精力有限,承受刺激和压力的能力也不足,因此并不适宜进行股票投资。

  通过与一些老年投资者的交流,笔者得知不少老年人用了多年的积蓄进行股票投资,有的把当年单位改制买断工龄时补发的钱款也投了进来,而一小部分老人甚至动用了养老金。他们告诉笔者,股票的风险系数要普遍高于其他类别的理财产品,股票价格又瞬间变化,难以预计,尤其前段时间股市仅仅用几个月时间就走完了两年的牛市,股指下跌惊人,很多老人的股票收益在这段时间都纷纷"反吐"回去,甚至血本无归。

  但有证券工作人员告诉笔者,部分老年人对股票暴跌的承受能力比较强,他们能以平常心来对待股价的起伏,始终能同身边的人轻松地谈论政治、经济、股票等等各类话题,有的还带上如织毛衣一类的家务活,一边看着信息,一边做着家务,甚至还有的和几个朋友在固定位置上,摆下棋局。

  尽管如此,工作人员仍要提醒老年人投资股票应当谨慎,任何理财产品的收益和风险都成正比。老年人在作出选择时由于各自衡量的标准不同,因此较难定论这一人群是否适合炒股。而对于那些已经投资了股票的老年人来说,最关键的问题就在于要善于规避风险。证券分析师刘振国认为,目前,赣州大部分老年股民相对缺乏的正是这种风险防范意识,他们投资股票时往往存在着一些误区。首先表现在选择股票时不问基本面,即公司的经营业绩、盈利能力和成长性,而简单地通过算术方法认为低价股能带来更可观的收益。其实真正理性的做法应当从宏观面出发,综合各方面因素慎重考虑,尽量不选择有负面影响的股票。其次,一部分老年人在选择股票时,过分迷信媒体中所谓的推荐股票,而不是根据各方面信息作出理性分析。一旦股票下跌,又抱着"死都不卖"的心理,苦苦等着股价上涨。刘振国建议在股票投资中应当有投资的心态,作长期投资的打算,但这并不能理解为一味地"捂"住不放,相反,要在股票的波动行情中,用发展变化的眼光具体分析,灵活应对。

  考虑到老人自身的身体状况,刘振国认为,在进行投资理财时,应尽量选择风险相对较低的理财产品,如基金、国债等。如果选择了高风险的股票投资,则一定要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在实际的股票操作中,最好不要进行满仓操作,要善于通过时间来分化风险。

上一页  [1] [2]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