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楼王成股神 李兆基财技大揭底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转载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7/31 8:24:29 文章录入:萃富网 责任编辑:cuiv | |
|
|
老人被亚太区的数百万,甚至是数千万拥趸尊称为“亚洲股神”,也有人叫他“香港巴菲特”。 十月的香港,除了有些秋天的落叶,还很干燥,天气偶尔还是很闷热,但是相比在资本市场狂热裸奔、疯狂追逐,暴跳如雷、欣喜若狂的人来说天气真的没有什么感觉,空气污染指数也从不关心。恒指在6月还是22000,9月已经到25000,10月12日再直冲29000,大家惊慌失措,又狂喜狂爱,10月26日,恒指真的破了30000大关,之后又大跌又大涨,10多年来的别具一格的港式风格被扫荡一空,一个新的资本市场诞生了。 股民也好,炒家也好,旁观者也好,都在顶礼膜拜一个79岁的香港老人,白发不少,精神甚好,这个香港股市的“带头大哥”人物,动辄大声放言:肯定30000点,耶诞节前33000点,动辄到处传授自己的投资功略,大赞国企股,他说自己比美国的股神巴菲特更好:人家传授投资经验,要收钱的,我都是免费公开说,大家都受用。 绝对不是演说家、布道者、会上课的人就可以让一众散户、刁民都三生崇拜,这个老头的家族企业就有5家上市公司,资产上千亿港币,曾经名列世界富豪榜第7位,更牛叉的是2004年,他76岁的时候,突然“顿悟”,拿出500亿现金,成立私人投资基金,开始亲自下海炒股,方式方法独具一格,手段和谋略超人一等,很快,2006年他就赚了500亿,一年差不多50%回报率。 接近2007年底,这个79岁老人悄悄对媒体记者说这500亿可能会达到2000亿了,做得比自己的上市公司还出色。的确,他靠实力和招牌说话,做“带头大哥”、精神领袖还真的不是吹牛、写博客、到处演讲可以做出来的。 老人被亚太区的数百万,甚至是数千万拥趸尊称为“亚洲股神”,也有人叫他“香港巴菲特”,他还挺受用,一高兴就出来谈谈投资,甚至不吝啬,公开自己全部的持股名单,投资计划,他习惯说很老派的港话,也喜欢笑呵呵,他叫李兆基,香港恒基集团创始人、主席。在家排行老四,港人俗称他“四叔”。 他1928年1月29日出生在广东顺德大良,1948带1000元只身闯荡香港,白手起家创下超过190亿美元身家。是大中华地区和香港第二大富豪,排名次于李嘉诚,目前还是恒基兆业地产有限公司创始人,主席,董事总经理。香港中华煤气有限公司主席。美丽华酒店主席。新鸿基地产发展有限公司副主席,非常务董事。油麻地小轮董事会成员。 中国人寿小试身手 李兆基是老牌的地产商,发展顺利,1958年与郭得胜、冯景禧等八人合组永业企业,开始进军香港地产业。1963年与郭得胜、冯景禧三人组成新鸿基企业,成为著名的地产三剑侠。1965年香港发生银行挤提及倒闭风潮,内地十年文革开始,香港发生六七暴动,冯景禧缺乏信心,移民加拿大,李兆基反而趁低吸纳,在香港买入大量地皮。1972年新鸿基企业以新鸿基地产名义上市。1973年成立恒基兆业有限公司,大量购入乙种换地权益书,又并购旧楼。1975年与长实、新地、新世界等,合作发展沙田第一城,成为新界大型屋苑的代表作。同年购入中华煤气,助当时的中华煤气主席利铭泽击退英资怡和及港灯提出的收购。1980年开始投资中国地产,与友人在广州合股兴建中国大酒店和花园酒店。 过去20年投资地产令香港人致富,但1997年楼市崩盘后,再来金融风暴,香港经济迷失方向,人人怨声载道;大家都知道要转型,但路在何方?无人说的清。虽然今年倚赖开放市场,经济缓慢回暖,但香港的自身增长力一直没有清晰显现。 消费市场无力承担香港经济地爆发力,地产也进入平稳发展期,工业纷纷北迁,大家似乎都明白香港唯有金融投资市场才真的是世界级的,而历经负资产、股市低迷,这一切元气未恢复。 2003年突然出现了一个“炒国企新股”转机,中国人寿12月在香港纽约上市,集资5亿美元,中国人寿良好的利润前景将预期带来高投资回报率。根据有关招股档,中国人寿2003年上半年利润比去年同期增长22%,达到31亿元,预计年销售额将增长20%,其2004年预期投资回报率将从2003年的10.1%增加到11.3%。而统计资料显示,长江实业2002年投资回报率为5.3%,恒基兆业地产为4.1%,和记黄埔6.4%,均低于中国人寿。 长实(0001HK)主席李嘉诚、恒地(0012HK)主席李兆基及新世界(0017HK)主席郑裕彤,分别斥2亿美元(约15.6亿港元)、2亿美元及1亿美元(约7.8亿港元)内部认购中国人寿,以中国人寿招股价3.59元计算,李嘉诚及李兆基分别获得约4.35亿股,郑裕彤则获约2.175亿股。2003年12月25日,上市一周收市已报5.8元,较招股价升2.21元,累积升幅61%,斥巨额认购中国人寿股份的香港三大富豪—李嘉诚、李兆基及郑裕彤,合共已帐面获利24亿元。 2004年中国人寿禁售期解禁后,两大投资客李嘉诚及郑裕彤先后在每股5元价位进行减持,其中郑裕彤获利1.9亿元,回报率高达50%,李嘉诚净赚超过3亿,回报率亦逾40%。两位富豪虽获利不菲,急急离场。投资感觉不同的“四叔”确按兵不动,似乎在学巴菲特价值投资的做法,看好经济成长阶段的中国龙头保险公司的无限空间,他要长持。 到2006年,中国人寿发力劲升,一年内升幅达两倍半,12月中旬收在24元,屡创新高,四叔手持的中国人寿股票,帐面足足赚了90亿元。到2007年8月,股价再升到34元,李兆基的一笔16亿港元的投资已经赚了130亿港元。而中国人寿强悍急升,丝毫不退让,2007年11月中旬,股价一度高达54元,四叔的赚头跨越200亿,即便2007年12月股价回落到44元上下,其盈利依然有180亿左右。 金融投资很快尝到甜头,这使得昔日“楼神”转变要做“股神”了。而1997年,他曾经向北京有关高官投诉,批评红筹股炒得过热,市盈率远高于包括恒基地产在内的蓝筹地产股;投诉香港不应该炒味太浓,不应该都去炒股。 香港要做东方的瑞士 李兆基坦言:我与滙丰控股大班庞约翰的意见不谋而合,香港要做到东方的瑞士;至于未来香港最佳投资,我认为离不开金融市场。 |
|
![]() ![]() |